亚洲国产综合久久香蕉|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亚洲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二三区|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

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有哪些?

農機大全網(www.97661a.com)最新農機信息: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有哪些?,農機新產品,二手農機,農機補貼目錄,農機價格查詢,農機報價大全,更多農機資訊請查看:農機資訊

  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有哪些?

一、對不同土壤的合理利用

我國地域遼闊,土壤資源十分豐富,在不同的氣候帶和不同的地形,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土壤。各種土壤都有各自的特性,而藥用植物的種類也多,生物學特性各異。因而各地在栽培或引種藥用植物時,應根據(jù)各地區(qū)土壤和氣候特點及藥用植物的特性,合理安排藥材生產,建立藥材生產基地,以做到地盡其用。例如:在我國南方氣候較冷涼多雨的高山區(qū),因氣溫低,作物生長緩慢,產量又低,不利于一般農作物的生長,而栽種一些喜冷涼的藥用植物則很適宜,如黃連、當歸、天麻、湖北貝母、川黨參及杜仲、厚樸、黃柏等。南方山地多為紅、黃壤類土壤,有森林植被覆蓋,土壤腐殖質含量高,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多呈酸性反應,很適合這些藥用植物的生長。再者,這些藥用植物經濟價值較高,是開發(fā)山區(qū),發(fā)展山區(qū)經濟的有效途徑。低山區(qū)可種植川芎、丹參、何首烏、郁金等。丘陵地帶可適當安排種植葛根,丘陵坡地土層深厚,利于根的生長,采挖也很方便。

我國西北、華北地區(qū)如新疆、內蒙古的鈣質土壤,很適于一些耐旱的藥用植物如甘草、麻黃的種植,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盲目采挖,甘草野生資源日益枯竭,產量大幅度下降,供應奇缺,急需進行人工栽培,以解決藥源。若能把這些適宜甘草生長的土壤利用起來建立甘草生產基地,將能迅速地解決甘草藥源。

對鹽堿地,可選種適合于當?shù)貧夂驐l件而又耐鹽的藥用植物,結合改土措施,逐漸降低其鹽分濃度。周曙明曾對濱海鹽漬土地區(qū)67種藥用植物的耐鹽程度進行過調查,這里僅摘錄一部分列于表5―2,該地區(qū)土壤特點為:土壤鹽分組成與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鈉為主,約占總鹽量的70―80%,其次為硫酸鹽,重碳酸鹽最少。

表5―2 部分藥用植物耐鹽性調查

注:+表示可以生長。

據(jù)調查,藥用植物栽培種類中枸杞和金銀花有較強的耐鹽性。枸杞在土壤含鹽量0.3%,甚至1%和pH10的條件下也能生長,但生長較差,產量低,一般土壤含鹽量在0.2%以下,pH為8―8.5,較肥沃的土壤,管理得當仍可獲得高產。枸杞的適應性強,在內蒙古作為草原造林的優(yōu)良樹種,因其根系強大,長達150cm,能穿過鈣質層,并能穿透板巖石片,延伸達下層的紅膠土中。不怕旱,又能抗風固砂。金銀花也是較耐鹽的植物,據(jù)1985年張同順等的研究報道,山東禹城縣在鹽堿地上種植金銀花,只要增施有機肥料,加強水肥管理,合理剪枝,5年生金銀花畝產達200kg左右。并對當?shù)胤N植金銀花壤土的含鹽量進行分析,如表5―3,土壤可溶性鹽含量在2‰。以上,為硫酸鹽氯化物型鹽堿土,pH7.5― 8.5,地下水深1.2―1.5m。土壤有機質含量0.5―0.6%,水解氮30―40ppm,速效磷低于5ppm??梢?,土壤瘠薄是造成土壤板結,嚴重返鹽的原因之一。

表5―3 后王莊大隊鹽堿地金銀花土壤化學成分

金銀花對鹽堿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隨著鹽堿程度的加重,生長也受到一定影響,當土壤鹽分含量小于0.3%時,生長發(fā)育正常;當土壤鹽分含量為0.3―0.5%時,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當土壤鹽分含量大于0.5%時,生長發(fā)育則受達抑制(表5―4)。

表5―4 土壤鹽分對金銀花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從上看出,枸杞和金銀花有較強的耐鹽性,并且適應性也很強,是開發(fā)鹽堿土地區(qū)經濟理想的藥用植物。

此外,藥用植物有種類多、需要量少,有些還具有觀賞價值等特點。適于零星種植,田邊、地角及庭院內外都可充分利用,如庭院附近可種植一些具有觀賞價值的藥用植物像牡丹、芍藥、菊花等,也可種植一些藤本藥材如金銀花、栝樓等,可作為籬墻或搭架作為蔭棚,既美化環(huán)境,又增加經濟收入。

二、農田土壤的改良和利用

一般農田原屬良好土壤,但對某些藥用植物來說卻屬“不良土壤”,不宜種植。如人參、西洋參、黃連等長期生長在山區(qū)的森林土壤上,形成了對這種土壤的適應性。用一般農田種植常生長不良,病害嚴重,產量低,品質差。由于長期的砍林種植,不僅嚴重破壞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同時還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導致氣候和生物群落的變化,已引起社會的關注。在廣大藥農和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下,研究了對農田改造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時對遮蔭條件也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開辟了農田栽人參、黃連的新路。在新產區(qū),甚至平原地區(qū),也取得顯著的效果。如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fā)研究所(原藥物研究所試驗場)于1956年開始在北京引種人參以來,采用農田配土栽參的方法,至今效果都較理想。北京地區(qū)土壤為褐潮土,一般有機質含量較低,只有1.6%左右,質地較粘緊,粉砂較多為粉壤土,不適于人參生長,改土后土壤變疏松,理化性質得到改善。其配土方法是,用腐熟的豬圈糞和草炭各30%、砂10%及農田耕作層土30%(按體積計),于每年春季堆積成堆,搗碎拌勻,夏季澆水使其濕潤,促進發(fā)酵腐爛,8月間再翻開拌搗一次,作畦前篩去雜物,當年秋季或翌年用來栽參,以堆放一年效果較好。近年來逐漸改進,采用摻砂配合施肥改土的方法也取得一定效果。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特產研究所于得榮報道,1958年開始在吉林省左家等地,進行農田改土栽參試驗,近年來逐漸推廣也取得顯著效果,大面積平均產量達1.15kg/m2,最高達2.5kg/m2。農田育苗也達到0.92kg/m2的產苗量,都達到林土栽參的水平。方法如下:

1.休閑整地、熟化土壤

栽參前一年種植蘇子、豆類等綠肥作物,當年耕翻壓青,第二年休閑,并進行多次翻耕,9月份作畦,秋季或翌年春栽。采用此法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容重和增加總孔隙度,據(jù)分析分別為:5%,1.2%和49%,而不休閑的土壤分別為:3%,1.29%和46%。

2.摻砂改良土壤

農田土質地粘重,可適當摻砂改良,一般摻1/3砂拌勻,可改善土壤三相容積比及機械組成,1mm以上的顆粒比原農田土增加2.4%,透水能力提高2%,并提高人參出苗率18.62%,增產11.7%。

3.增施肥料,改良土壤

施用有機肥料可就地取材,肥料需充分腐熟,每平方米一般施10―20kg。農田土增施有機肥料后,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狀,從而大幅度提高產量(表5―5、6)。

表5―5 增施有機肥對農田物理性狀的影響

表5―6 增施有機肥對農田栽參產量的影響

三、合理輪作改良土壤

多數(shù)藥用植物忌連作,需間隔的時間有短有長,短者1―3年,長者幾十年才能再種。連作常使植物生長不良,病蟲害加重,產量降低。不宜連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某種病原菌的繁殖累積;某些營養(yǎng)元素的缺乏;或土壤理化性質變壞等等。所以種植某種藥用植物后需進行換茬數(shù)年后才能再種這種藥用植物,一般多與禾本科作物或綠肥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效果更好。由于各種藥用植物對前茬作物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注意選擇適宜的作物進行輪作。下面列舉三個例子:

(一)當歸

連作會引起根腐病發(fā)病嚴重,生長不良,且連作時間越長,病害越嚴重,植株生長越差(表5―7)。一般種完當歸后可改種小麥、油菜、麻類或綠肥作物等2―3年后才能再種當歸,而不宜與馬鈴薯、豆類作物輪作。

表5―7 不同連作地塊當歸病情比較

(二)黃連

連作普遍出現(xiàn)幼苗發(fā)根慢,新根少,甚至不發(fā)根,有的死苗缺株,黃連苗生長差,產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物理性狀變壞是主要原因之一。四川楊業(yè)修(1983)的調查指出:生荒地土壤物理性狀優(yōu)良,表層土壤厚一般9―15cm,十分疏松,有機質含量達10%,多為團粒結構,表層土壤的孔隙度保持在80%左右,0.5―3mm的團粒占干土重的52.9%,而栽黃連后疏松的表土層變薄,一般僅3―4cm,有機質含量降低,若栽黃連,需再翻土整地,將堅實的底土上翻,大塊的生土翻到表層,土壤板結,10mm以上的大塊生土增加到70%左右,而0.5―3mm的團聚體降為13.6%,土壤的通透性極差。采用輪作的結果,使土壤結構逐漸得到改善,也有利黃連幼苗的生長(表5―8、9),連作地栽苗后15天發(fā)根還很少,栽苗后20天只有65%發(fā)根,新根數(shù)目少而短,部分秧苗甚至不發(fā)根,引起死苗,而輪作地黃連苗的生長逐漸接近于生荒土栽黃連的生長情況。顯然,合理輪作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黃連產量的有效措施。試驗證明:采用玉米、馬鈴薯或飼料綠肥輪作2年后栽連,連苗的生長也得到很大改善,產量可提高到生荒土栽連的水平,畝產量高達190kg。

表5―8 黃連土壤的物理性狀及其變化

表5―9 不同土地栽黃連與秧苗發(fā)根情況

(三)人參

最忌連作,連作地人參常表現(xiàn)“燒須、病多、產量低”,產區(qū)都有種參后棄荒還林習慣,一般要還林幾十年以后才能再種人參。老參地再種參問題是長期以來一直沒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原因很復雜,說法不一,如土壤結構破壞、病原菌累積、營養(yǎng)物質缺乏,以及參根分泌物和代謝產物的影響等。但單從改善土壤結構,消滅病菌或增施肥料等方法是無法解決老參地的再利用問題的。許多科學工作者認為:以輪作為主,配合藥劑消毒滅菌、施肥等綜合措施,是解決老參地再利用的有效途徑。王韻秋認為,老參地不能再栽參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如下:

1.老參地不能栽參的原因分析

(1)老參地土壤物理性狀變壞

由原來質地疏松透氣變粘重、板結、通透性差。隨著種參年限的延長,土中砂粒減少,而粘粒卻有增加的趨勢。>0.01mm的砂粒:四年生為80.91%,五年生為78.92%,六年生為67.12%;<0.01mm的粘粒:四年生為19.09%,五年生為21.08%,六年生為32.88%。土壤容重變大,孔隙度減少,固、液、氣三相失調(表5―10),所以土壤越來越板結,通氣、透水性能變差,是造成老參地產量低的原因之一。

表5―10 老參地和新林土的比重、容重和總孔隙度測定

(2)老參地化學性狀失調

隨著人參栽培年限的延長,土壤有機質大量被消耗,有機質減少,團粒結構受破壞,質地變粘;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不平衡,磷、鉀減少,C/N比下降,引起土壤增氮;土壤膠體吸收性能變壞,代換性鹽基降低;微量元素硼、銅、鋅、鐵、錳等均有減少的趨勢,而硼的減少最明顯,老參地只占新林地硼含量的3.8%,削弱了人參的抗病能力。

(3)病原微生物增多

老參地存在最突出的問題是病原菌明顯增多,據(jù)調查,老參地的銹腐病危害最嚴重,其次是鐮刀菌、菌核病和疫病。

2.施行輪作,配合施肥、調水、藥劑消毒

老參地經種植綠肥后,積累了有機質,恢復了土壤肥力,人參的出苗率和保苗率都有提高(表5―11)。

表5―11 老參地經綠肥輪作后栽參對人參生育的影響

輪作后的人參產量也大有提高,如輪作6年紫穗槐后,每平方米產參1.5kg,一、二級品占總根重88.4%;輪作6年胡枝子(笤條)后每平方米產參1.6kg,一、二級品占總根重的85.9%。

在輪作的基礎上配合施有機肥、微量元素及藥劑消毒等效果更好,都能提高人參產量,減輕發(fā)病率。輪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如林參輪作、糧參輪作與經濟作物、綠肥作物輪作等,其中以綠肥作物輪作效果最好,時間短,經濟效益高。綠肥作物以紫穗槐、胡枝子和蘇子等為好。10年左右即可再種人參。

四、不良土壤的改良和利用

(一)鹽堿土的改良和利用

鹽堿土是鹽土類、堿土類、鹽化堿土和堿化鹽土的總稱。鹽土類:含有大量易溶性鹽,土壤中所含易溶性鹽的總量>0.1%(開始輕微地影響作物生長)時,稱鹽漬化土壤,當土壤含鹽量達到作物致死程度(一般>1.0%左右)時稱鹽土;堿土類:土壤中含鹽量不高,而代換性鈉的含量較高,當代換性鈉>5%時,土壤呈堿性反應,pH>8.5。當代換性鈉>15%或>20%時,稱強堿化土或堿土,鹽類以堿性鹽Na2CO3和NaHCO3為主。

改良利用措施:

1.排水

田間開排水溝,將土壤中由于灌水、降雨所淋下溶于水中的鹽分,隨水排出。

2.灌水洗鹽

灌水可使土壤中的鹽分溶解在水中,隨之進入下層,或經排水溝排走。

3.平地深翻

地面不平是形成鹽斑的重要原因,平整土地可改變中小地形水鹽運動的狀況,為脫鹽創(chuàng)造條件。合理深耕可疏松耕作層,打破原來的犁底層,切斷毛細管,提高土壤透水保水性能,因而有加速淋鹽和防止返鹽的作用。同時可把含鹽堿多的表土翻到底層,含鹽堿少的底層翻到表層,改變鹽分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狀況。

4.增施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加強淋鹽作用,減少蒸發(fā),抑制返鹽。對重度堿化土壤應配施石膏,堿土中的碳酸鈉為石膏置換形成石灰和中性鹽硫酸鈣,消除了土壤的堿性。同時鈣離子可以代換土壤膠體上的鈉離子,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

5.種植綠肥

種植綠肥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鞏固和提高脫鹽效果,又能培肥土壤。

6.植樹造林

建立護田林網,不僅可以進行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減輕地表鹽分積累,還能防止風沙危害,改善田間小氣候,抑制土壤返鹽。

7.種植耐鹽的藥用植物

根據(jù)各鹽堿地區(qū)的氣候情況,選擇相應的耐鹽藥用植物先行種植,邊種邊進行改良。

改良鹽堿土必須采用綜合措施,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二)砂土和粘土的改良利用砂土質地粗,疏松漏水漏肥,養(yǎng)分貧瘠。粘土質地細,板結,透水透氣不好,都不利于藥用植物的生長。改良利用方法:

1.對上砂下粘或上粘下砂的土壤,進行深翻混合,拌成二合土(壤土)。

2.客土法,即往砂土地里摻粘土,往粘土地里摻砂土。

3.種綠肥,增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4.砂土地要植樹造林固砂,引水灌溉,放淤壓沙。粘土地要整修排灌系統(tǒng),做到能灌能排,降低地下水位,結合深耕曬垡,加速土壤熟化。

5.砂土地可選用較耐旱的、深根系的藥用植物種植。粘土地也可選擇相應的藥用植物種植。

藥用植物與其它農作物一樣,在栽培過程中,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往往運用施肥這一栽培措施。而植物營養(yǎng)特性是作物施肥的理論依據(jù);土壤施肥是施肥的主要方式,是調節(jié)植物營養(yǎng),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重要手段;土壤是植物的賴以生存的場所。因此,植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間總是不停地變化著,相互影響著。本章主要論述藥用植物的營養(yǎng)、藥用植物的土壤營養(yǎng)和藥用植物的施肥。

標簽:土壤   植物   藥用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5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