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一翻兩免” 玉米秸稈全還田(黑土地“喊累” 中國科技力量來“加油”)
農機大全網(www.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黑土地“一翻兩免” 玉米秸稈全還田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黑土地“喊累” 中國科技力量來“加油”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3、黑土地“姓農”——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xù)審議黑土地保護法草案
黑土地“一翻兩免” 玉米秸稈全還田 ♂
黑土地“一翻兩免” 玉米秸稈全還田? 為展示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效果,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推動黑龍江省秸稈還田利用與黑土保護,9月17日,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哈爾濱綜合試驗站、黑龍江省玉米產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推廣體系、農業(yè)農村部東北地區(qū)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遙感與信息研究所、肇東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和肇東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聯合組織了“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效果田間觀摩會”,百余名種糧大戶、合作社代表參加了田間觀摩活動。
在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哈爾濱綜合試驗站肇東市黎明鎮(zhèn)示范基地,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哈爾濱綜合試驗站站長、黑龍江省玉米產業(yè)協(xié)同創(chuàng)新體系崗位專家錢春榮為現場農民講解了玉米“一翻兩免”秸稈全量還田輪耕技術和玉米秸稈輕簡化還田技術。
在條帶耕作示范田,錢春榮介紹道:“條帶耕作技術是將秸稈粉碎后覆蓋還田,播種時采取條帶耕作,苗帶裸露提高了地溫和播種質量,保障苗齊苗壯。秸稈覆蓋地表,減少土壤水分散失,與裸地相比,土壤含水量提高5-10個百分點,保墑效果顯著;此外,與裸地相比,秸稈覆蓋下的輸沙量可以減少90.3%-99.4%,能有效遏制風蝕;秸稈覆蓋田間徑流形成時間晚、水蝕損失量少,增強了土壤的抗水蝕能力。這種模式廣泛適用于黑龍江第一、二、三積溫帶,特別適合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風沙干旱地區(qū)”。并現場展示了秸稈還田后的土壤剖面結構,對比了不同秸稈還田模式下玉米長勢。
據了解,玉米“一翻兩免”秸稈全量還田輪耕技術以三年為一個輪耕周期,年際間分別采用翻耕、免耕和深松耕作技術,實施秸稈翻埋還田、覆蓋還田和松耙還田,實現玉米秸稈全量還田,分別在土壤下層(≥25cm)、土壤表層(0cm)和中層(0-15cm)形成“立體”的秸稈儲存庫,實現秸稈分層、分步有效腐解,土壤耕層的全面培肥,有效解決耕作方式單一,耕層淺、實、硬,秸稈全量還田難度大的問題,同時緩解寒地秋季耕整地作業(yè)時間短,秋整地作業(yè)緊張的問題。該項輪耕技術具有節(jié)本增效、固土增碳、蓄墑增產等優(yōu)點,2020年和2021年連續(xù)兩年遴選為黑龍江省農業(yè)主推技術。
黑土地“喊累” 中國科技力量來“加油” ♂
黑土地“喊累” 中國科技力量來“加油”?高肥力、高產量的東北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近年來卻面臨土壤退化等挑戰(zhàn)。如何變“減法”為“加法”?
中國科學院正在牽頭籌備一場“科技會戰(zhàn)”,要用科學的方法,讓黑土“緩口氣”“加點油”。
5‰速率退化 超負荷耕作“累”了
“抓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fā)芽”——肥沃的黑土地,讓東北產糧區(qū)的年糧食產量占全國1/4,成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穩(wěn)壓器”。
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黑土地也遭到透支。中科院的研究報告顯示,與開墾前相比,東北地區(qū)的黑土層平均厚度由50厘米至60厘米下降到30厘米左右,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下降了50%至60%,年均下降速率約為5‰。
找準“減法”的根源,才能更好地精準發(fā)力,扭“減”為“加”。
“退化原因包括缺乏有機物還田、種植制度不合理、常年翻耕旋耕使得疏松土壤裸露地表等。”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研究員關義新說,黑土的肥力下降,為維持一定的糧食產量,農戶過量使用化肥,進而導致土壤板結、酸化,保水保肥能力進一步降低,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土地利用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是導致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敝锌圃荷蜿枒蒙鷳B(tài)研究所研究員張旭東介紹,東北黑土地退化最嚴重的是旱作農業(yè)區(qū),尤其是玉米種植帶。研究表明,傳統(tǒng)耕作制度下的玉米連作,是導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10年增長6% 秸稈還田能“加油”
5月初的東北大地,萬畝黑土,播種正忙。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高家村,一塊225畝的玉米地,上一年秋收后的秸稈經過粉碎,鋪在地里,此時已經腐爛過半。地里的秸稈不清理干凈就播種,曾經是一種“懶漢種法”,如今成了給黑土地“加油”的新模式。
十多年前,這塊地一鍬子下去就露出黃土,是被農戶嫌棄的“破皮黃”。經過這些年秸稈覆蓋還田,地又給養(yǎng)肥、養(yǎng)黑了?!暗乇仍瓉砀绍浟??!鞭r戶楊青魁說,“原先還怕秸稈鋪在地里,苗長不出來,現在不擔心了,每畝地能增產100多斤玉米。”
試驗田的對比數據顯示,經過玉米秸稈歸還處理,從2007年到2018年,耕層(0~20厘米)土壤有機質由22.5克/千克增加至24.0克/千克,年均增幅達到0.5%至0.7%。
除了有機質,秸稈歸還同時顯著提高了氮、磷、鉀等養(yǎng)分在耕層的積累。中科院的研究顯示,每年向土壤輸入的上述養(yǎng)分,分別相當于當地化肥施用量的25%、30%和200%。
張旭東說,把秸稈留在地里,可以防止風蝕、水蝕,保水、保墑,等于給地表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黑土地可以越種越肥沃。
免耕+智能農機 用集成方案來保護
秋季,條帶旋耕機行走在田間,完成玉米秸稈粉碎、歸行、鎮(zhèn)壓、淺旋等全流程作業(yè);春季,換成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
關義新介紹,傳統(tǒng)耕作方式易把黑土暴露,加大風蝕、水蝕影響,此外還易形成犁底層,阻礙水分下滲、養(yǎng)分運移以及作物根系穿透。通過免耕技術、新型農機研發(fā)、作物品種選育等,將形成一整套黑土地保護的集成方案。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副所長王宗明說,東北黑土地保護不僅要對“耕作機理”進行創(chuàng)新,還要結合國情,打造智能農機裝備和大數據支撐的黑土地保護“裝備和信息系統(tǒng)”。
秸稈深混還田—肥沃耕層構建技術,蘇打鹽堿旱田的障礙復合消減—地力提升技術,有機廢棄物的微生物降解技術,優(yōu)質、高產、抗病、抗倒伏品種分子育種技術……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技術體系正在形成。
據悉,在系統(tǒng)總結“黃淮?!薄安澈<Z倉”等農業(yè)科技攻關重大任務經驗的基礎上,中科院發(fā)起的這場“黑土糧倉”科技會戰(zhàn),將利用相關研究所的科研和數據積累,與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三省一區(qū)合作開展攻關。
黑土地“姓農”——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xù)審議黑土地保護法草案 ♂
黑土地“姓農”——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xù)審議黑土地保護法草案? ? ? ?充分征求包括農民在內的公眾意見,“耕地中的大熊貓”應當用于糧食等農產品生產,黑土地保護工作要依靠農民……黑土地“姓農”這一點,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18日開始審議的黑土地保護法草案二審稿表現得更加清晰、明確。
黑龍江等四省區(qū)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和農民是黑土地的耕耘使用者。去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對黑土地保護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會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f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省級人大和中央有關部門、全國人大代表、研究機構、有關企業(yè)等征求意見;并在互聯網上公布草案全文,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召開座談會,聽取中央有關部門、四省區(qū)人大、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基層干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和農民等對草案的意見。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备厥羌Z食生產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據介紹,有的常委會委員和部門建議,要突出黑土地對糧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對此,草案二審稿增加規(guī)定:黑土地應當用于糧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劃入永久基本農田的黑土地,應當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實行嚴格保護,確保數量和質量長期穩(wěn)定。
保護黑土地,政府與市場作用都離不開,也要依靠農民。有些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提出,做好黑土地保護工作既要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也要注重發(fā)揮市場的作用,還要依靠基層組織和農民。草案二審稿對此增加以下規(guī)定: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依法發(fā)包農村土地,監(jiān)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黑土地,制止承包方損害黑土地等行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有農場、農業(yè)企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等應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國家支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企業(yè)等以多種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和社會化服務機制,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推進農業(yè)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高黑土地產出效益。
——國家按照政策支持、企業(yè)和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黑土地保護活動,并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26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