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漢諾威農機展又帶來了什么新內容
2017漢諾威農機展又帶來了什么新內容
目前,農業(yè)機械行業(yè)正經歷著從人工控制向計算機控制的轉型。機電一體化,即將機械、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相結合,正是當前轉型的主導力量。2017年11月,在漢諾威舉行的AGRITECHNICA 2017漢諾威農機展“零部配件”版塊,來訪者將有機會搶先體驗這一最新趨勢。
漢諾威農機展團隊,將帶領觀眾虛擬參觀一下“零部配件”版塊,并詳細闡述這一主題。
人與機器的互動(HMI)向人與計算機的交互(HCI)演進
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性質正在發(fā)生變化。起初,是手動控制,操作員必須對機器的每一次操作下達命令。
之后,是自動化時代:操作員只需啟動(主要)重復操作的序列,而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界面”則由旋鈕與按鈕,踏板與顯示器組成,標準化而明確。
再后來,隨著自主和半自主機器的出現,這種關系正從控制向交流演變,從HMI到HCI,操作員只需設定目標,所有任務則交由計算機指揮機器完成。
計算機的作用
計算機在試圖以最有效的方式執(zhí)行所分配的任務,以及優(yōu)化給定的參數(例如燃料消耗)時,可能會選擇不同尋常的操作路徑,從而導致新風險的發(fā)生(例如機器出現意外的行為)。
尤其當在建筑工地或農場,有機器人協(xié)助作業(yè)時,這種情形更為嚴重。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如何傳達意圖”成為當今人類和計算機互動所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通常,人們善于通過言語和非言語信息,表達出他們將要采取的行動,并發(fā)送和接收同類的確認。
人與計算機的交互(HCI)準備組件
為了讓對話能準確地表達意圖,交流界面須擴展出表達力更強的渠道。這些渠道應更加細化,以讓相關的信息能脫穎而出,并保留住細微的線索。
使用簡便、舒適、安全一直是首要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借助自主或半自主的子系統(tǒng),操作者認知負荷的減少已有了新的意義。在自主操作(auto-ops)期間,操作者的認知負荷相對較低,壓力和疲勞也相應降低。
操作人員應該有一個“自適應”界面,從而實現從手動控制到自動化,再到自主操作的順利切換。附有“可編程”交互元素的模態(tài)接口概念似乎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而其面臨的挑戰(zhàn)則是創(chuàng)建一個靈活、準確且有序的交互路徑。
創(chuàng)新為本
另一個研究領域旨在提供強化的視聽渠道,而避免使用麻煩且不舒適的設備。在機械附近工作時,通常聽到的唯一聲音來源于發(fā)動機和發(fā)動機轉速的變化,光和顏色在陽光直射下不是很明顯。但是,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如夜晚或低光下,它們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強大而豐富的媒介。
與觸感和相關物理量有關的進一步研究領域是力。觸摸功能和觸覺反饋已被并入許多組件。
未來連接
當談到“連接”時,我們通常會想到無線通信網絡。然而,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些網絡早在多年前就可以應用了。雖然全球標準化、更高速以及更安全等問題仍待解決,但工程師和監(jiān)管機構可以輕松克服這些挑戰(zhàn)。欠缺的是更深層次上的“連通性”,即在一個安全、高效的共同工作環(huán)境中實現人與機器間的連接。
而通過大眾熟知的虛擬人物“鋼鐵俠”——身披最先進機電裝備鎧甲的男人,人類所具有的獨特創(chuàng)造力展露無遺。
這位超級英雄正好凸顯了2017“零部配件”版塊的主題 - “連接——你我共存,你我相連!”。在AGRITECHNICA 2017“零部配件”版塊,觀眾可親身體驗所有這些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以及更多內容。
2017年漢諾威農機展會,再次匯集了全球2600多家農機企業(yè),其中,中國企業(yè)參展也極為踴躍。截至目前,已有160多家中國企業(yè)報名參展。期待全球觀眾屆時前往參觀。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23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