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粟時,如何進行春粟與夏粟的土壤耕作?1
農機大全網(wǎng)(www.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種植粟時,如何進行春粟與夏粟的土壤耕作?1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種植粟時,如何進行春粟與夏粟的土壤耕作?1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種植粟時,如何進行春粟與夏粟的土壤耕作?1 ♂
種植粟時,如何進行春粟與夏粟的土壤耕作?
導語:大家好,我是農事農忙。播種前的土壤耕作包括滅茬、耕地、耙地、耱地等一系列的措施。因為粟種植的地區(qū)多為旱地,所以在耕作技術措施中,提高土壤的肥沃力和消滅雜草、害蟲外,還要特別地重視防旱保墑工作。粟按播種時間分春粟與夏粟兩種,因種植時間不同,整地方法也有區(qū)別。一般種植春粟需行冬耕春耕等,夏粟是在麥收以后播種,一般以滅茬為主。下面讓我們看看春粟和夏粟分別是怎么進行土地耕作的吧。
春粟的土壤耕作冬耕冬耙
1、冬耕冬耙重要性
“冬耕冬耙”這項工作很重要,對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消滅雜草和害蟲關系很大。只有做好多耕工作,才有可能保證增產糧食。冬耕比不冬耕的平均增產谷子達41.76%,最低為7.9%,最高達133.3%,增產非常顯著。在前作物收獲后應立即滅茬以便利冬耕及保墻,滅茬后應立即冬耕。
施行早冬耕對保持土壤水分很重要,早耕十天的比晚耕的土壤含水量高0.4-1.3%。早耕對促進土壤理化性質也有好處。冬季深耕對粟生長有很大好處,目前采用新式犁能達到深耕。新式步犁深耕23厘米比舊式犁耕16厘米者,每畝增產谷子90斤,很是顯著。冬季深耕也能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據(jù)調查深耕18厘米比耕15厘米的可耕層含水量多0.3-0.9%。
2、冬耕冬耙技巧
在沖積層土壤上可根據(jù)土層情況進行比較深的冬耕,能獲得高額產量,在耕作上都用锨掘或套犁等方法深耕達30厘米以上。冬耕后,在冬季降雪較多或水源良好而土壤又不甚粘重的地區(qū),可以根據(jù)情況不耙,以便多積些雪水,多殺死些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但要注意早春耙地的工作。
在華北南部有些平原地區(qū),在冬季風多雪少,地面復雪不多,如果不耙,犁起土塊空隙大,很容易干燥,特別是冬季少雪年頭更是嚴重。若為旱區(qū),則砂壤土居多,冬耕后進行耙地比不耙地的土壤含水量高1.8-3.5%。不耙的地土塊雖有時能多容些雪水,常是“得不償失”。
特別是粘重土壤如不及時耙地,坷垃很多,造成下年春種的困難。耙地方法只粗耙一次即可。耙地時間應根據(jù)土壤情況來進行,粘質土壤要隨耕隨耙,否則耕起土塊不易耙開。砂質土壤可以晚一些耙,能使土壤表面多些土塊,可以減少冬季大風吹走表士。在“飛砂地”有些情況是施行冬耕之后,會使土壤表面疏松,表土很容易被風吹走,可以根據(jù)情況不必進行土壤耕作。
春季耕作
目前進行春耕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除雜草;二是掩蓋施入的基肥和疏松土壤,在未冬耕過的土壤早春耕也有一定作用。但在旱區(qū)如已冬耕又精合冬耕施肥時,可以不必再行春耕,這樣對保墑有利的。所以在旱區(qū)可以提倡冬季施肥來年不春耕的辦法,春季風多氣候干燥,春季翻土很容易損失土壤水分。
1、春耕重要性
施行冬耕后不再春耕比施行春料的土壤含水量高1-4%。但一般春季雜草很茂盛,又有很多地區(qū)必須在春季施基肥,春耕還是必要。春耕越晚水分損失越大,因為春季溫度逐漸變高,風也越來越多,蒸發(fā)量也是逐漸加大。所以春耕越晚,所翻動的土壤水分損失越大。早春耕的地里也可能雜草較多,應在播種前用中耕器除草1、2次。
在水澆地區(qū)如施行過冬灌,春季如保墑良好也可不行春耕。如必須在播種前澆水者,澆后板結時,應行淺耕,以疏松土壤。春耕應稍淡些,一般不宜超過去年冬耕深度。因為春耕已距播種很近,如耕的過深,新翻動的土壤結構很疏松也不利耕作和保墑?!吧痢狈缴蠈訉λ谏L也不利。
2、耙地保墑
春季耙、耱對保墑都很重要。在春季開凍后就要進行耙地保墑,每次雨后也應耙地,耙地應及時細耙,才能起到作用。尤其在旱區(qū)必須做好春耙工作,才能保證適時下種。冬季會進行過深耕的土壤特別注意耙耱,促使土壤結構良好。
在每次耙地后要用耢耱等耱平保墑,耙地次數(shù)應以保墻和耙平土壤為原則,一般春耙三次到四次即可,耙地次數(shù)過多,反而會破壞土壤表面結構。粘質士壤耕后空隙大,常不利保墑,可用直徑約0-25厘米的石磙春季碾地一次,對保墑有利。砂質土壤在播種前石磙進行播前鎮(zhèn)壓也增加耕作水分,對出苗也有利。
夏粟的土壤耕作夏播土壤耕作特點
在進行夏粟土壤的耕作時,必須注意夏播的特點:大部分夏播地區(qū)多在麥茬地播種,首先是麥茬播種必須早種,以爭取生長日期,搶種是很重要;其次是夏收時一般雨水較少,當時天氣炎熱風多,蒸發(fā)量大,保苗保種也很重要。因此,不同耕作條件有不同的耕作要求。在干旱地區(qū)麥收以后可結合滅茬把地耙好,土壤如有墑,立即搶種;如土壤水分不足,可進行抗旱播種如“套耬播種”、“干土寄種”等。因此,這時不能犁地,即使土壤有墑但很不足時,一經犁地水分損失很大,不能及時播種。如土壤無水分更不能犁地。在井澆地區(qū)水分不足時也常不能犁地。因此,在上述情況下,土壤耕作應以耙地滅茬為主,耙地工作注意耙平耙細,然后及時搶種。
耙地方式
目前耙地主要是舊式釘齒耙,常不能結合滅茬,特別是麥茬較密的土地上常耙不平。麥茬至部耙碎掩入土中,有利播種。不進行犁地時,施用基肥常有困難,不能將基肥掩入土中。在施基肥后,注意耙好,井注意施用追肥。在水源充足的渠灌地區(qū)或夏播面積較小的井灌地區(qū),灌水量較大,可以在滅茬耙地以后,再灌水犁地播種。
這樣可除去雜草,掩入基肥,土壤又疏松,對粟的生長有利。一般夏粟犁地表現(xiàn)增產,但犁地不宜一次過深,耕后立即耙平播種。經犁過的土壤,比較疏松,常容易發(fā)生地下蟲為害和“燒尖”、“游垅”等缺苗現(xiàn)象,應注意保苗工作。
總結:綜上所述,想要就粟米的土壤耕作做好,需要根據(jù)春粟和夏粟來分別進行耕種前的土壤耕作。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先掌握各自土壤耕作的特點,才有辦法提高效率,保證粟的產量。
種植紫薯怎么施肥,定植40天之后要畝施20公斤氮鉀肥 ♂
種植紫薯怎么施肥,定植40天之后要畝施20公斤氮鉀肥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施加量占據(jù)總施肥量的60-80%。其中一半結合深耕施加,一半在起壟時集中施在壟底。
追肥:栽后3-5天,于苗旁開穴施加尿素或使用1%尿素溶液灌根。栽后30-40天,畝施3.5-4.5kg尿素+10kg硫酸鉀(長勢較好者用量減半)。栽后90-100天,畝施100-150kg草木灰。栽后90-140天,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
一、種植紫薯怎么施肥
1、基肥
(1)應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農家肥要充分腐熟?;视昧恳话阏伎偸┓柿康?0%~80%。具體施肥量依產而定,每畝產4000公斤以上的地塊,一般畝施基肥5000~7500公斤;畝產2500~4000公斤的地塊,一般畝施基肥3000~4000公斤。同時,可配合畝施入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碳銨7~10公斤。
(2)基肥的半數(shù)以上在深耕時施入底層,其余基肥可在起壟時集中施在壟底或在栽插時進行穴施。
2、追肥
(1)在栽秧后3~5天內結合查苗、補苗進行追肥,在苗側下方7~10厘米處開小穴,施入一小撮化肥,施后隨即澆水蓋土,也可用1%尿素水灌根。
(2)栽秧后30~40天追肥。施肥量因薯地、苗勢而異,長勢差的多施,每畝追硫酸銨7.5~10公斤或尿素3.5~4.5公斤或硝酸銨4.5~6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長勢較好的,用量可減少一半。
(3)在栽秧后90~100天,每畝施10公斤硫酸鉀或100~150公斤草木灰。
(4)薯塊膨大階段,在栽秧后90~140天,此時為紫薯生長的后期,噴施磷、鉀肥,不但能增產,還能改進薯塊質量。用2%~5%的過磷酸鈣浸出液或1%的磷酸鉀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5%~10%的過濾草木灰浸泡液,在下午3點以后噴施,每畝噴施75~100公斤肥液。每隔15天噴1次,共噴2次。
二、紫薯怎么種植
1、品種選擇
紫色紅薯按用途可以分為鮮食型和加工型,選種時根據(jù)栽培的目的具體選擇。鮮食型的選擇口感好、色素含量適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觀的品種,加工型的選擇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種。
2、育苗方法
(1)浸泡種薯
①早育、育足壯畝,形成既早又粗壯的不定根,是使幼苗成活快、結薯早而多、產量高的基礎。
②為了避免紫紅薯黑斑病等病害的發(fā)生,育苗前要嚴格把關,選擇無傷痕、無病斑的薯塊作種種薯,可以用溫度51-54℃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靈500倍液浸種5分鐘左右。
(2)準備苗床
①育苗通常在3月中、下旬晴天,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機質,管理方便的砂質土或砂壤土做苗床。
②苗床寬1.2m,深20~30cm,長視園地而定。畝施腐熟人糞尿10~15擔,經土壤吸透吸干后進行排薯。
(3)排好種薯
溫度達到15度左右時,將紫色番薯種子排放在苗床上,一般每平方米用種薯18kg左右,背朝上,頭部略高,尾部著泥,頭尾方向一致,再畝用腐熟欄肥10~15擔,均勻蓋在種薯上面,上覆1.5-2cm細土,然后覆蓋地膜,四周用細土壓實。
(4)苗床管理
①苗床管理主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0-25℃,要避免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
②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種薯出苗前通常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干,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fā)白時要及時澆水,濕潤床土和澆灑稀人糞尿,以促進薯苗生長。
③種薯萌發(fā)以后就要施肥。首次“紅芽”期,通常以稀薄人糞尿為好;當苗高10-13厘米時,可進行第二次追肥,用人糞尿或尿素追施。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避免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xiàn)象。
④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厘米左右,即可進行首次培土,隔一周進行第二次培土,共培土3-5厘米。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tài)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fā)、多發(fā)新根。
3、種植方法
(1)整地作壟
①紫甘薯對土壤適應性廣,要達到高產通常選擇土地疏松肥沃,有機質較高的砂質土壤為宜。
②因紫甘薯塊根伸長性強,塊根膨大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地,要獲得高產,須在春季解凍后深耕耙耱保墑,移栽前揀凈根茬,打碎坷粒,結合施肥防蟲(土壤處理)、起壟一次過手。每667㎡用47%的樂斯本0.25-0.5kg配成1000倍液噴灑于地面后深翻,以避免地下害蟲。
(2)深耕作壟
①甘薯有平栽和壟栽兩種方法,而以壟栽為佳。壟栽的好處是:增厚土層,擴大根系活動范圍,疏松土壤,擴大表土與空氣、陽光接觸面積,利于氣體交換和提高土溫,增大晝夜溫差,也便于排灌。
②作壟宜在晴天土壤干濕適度時進行,深溝大壟為好,達到深耕、土細、壟要直,以便排水和灌溉,壟面邀平整平滑,以利于刨窩栽苗,壟的大小應根據(jù)田類、土質、種植季節(jié)、種植方式、生長期及品種等因地制宜確定。
③保水力強的粘土,壟宜高宜窄;保水力差的砂土,壟宜寬稍矮。作壟的方法有單壟單行(壟距60-70cm含溝,株距20-25cm)、單壟雙行(壟距120cm含溝,株距25-30cm)等。
種植紫薯的方法與環(huán)境條件 ♂
種植紫薯的方法與環(huán)境條件1、選擇口感好、薯型美觀、抗病性強的品種作為種植對象
2、當2月份氣溫達到15℃左右時出窖育苗,將種子橫放排在苗床上并覆土蓋膜,苗高超過20厘米時將其剪插到大田中。
3、種植前,畝施40-50擔優(yōu)質的有機肥+35-5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種植后要做好中耕、除草、提藤等工作。
4、溫度達到18-25℃,具有充足且強度較高的光照。
一、種植紫薯的方法與環(huán)境條件
1、種植方法
(1)選擇品種
①鮮食型紫薯:需選擇色素含量適中、口感好、抗病性強、薯型美觀的品種作為種植對象。
②加工型紫薯:需選擇色素含量高、干率高、抗病性強的品種作為種植對象。
(2)育苗施肥
①2月份中旬的氣溫達到15℃左右時可出窖育苗,育苗前需做好苗床,將種子橫放(連接排放)在苗床上,然后覆蓋細土和地膜,待芽苗的高度超過20厘米時將其剪插至大田中。
②種植前,畝施優(yōu)質的有機肥40-50擔+氮磷鉀復合肥35-50公斤。有機肥可在耕前全部撒施于田內,復合肥可在起壟時作包心肥使用。
(3)中耕提藤
①在田間作壟后趁土壤尚處于濕潤狀態(tài)時噴施1次除草劑,避免雜草生長。之后中耕2-3次,并且要結合中耕工作進行培土扶壟,以防漬水,田間干旱時要澆水抗旱。
②紫薯藤蔓的生長力較旺盛,且節(jié)間的不定根較多,因此提藤是提高紫薯產量的關健措施之一。提藤時不可打亂方向,也不能翻藤,否則會打亂養(yǎng)分輸送的狀態(tài),導致減產(減產幅度多為30%左右)。
(4)收獲貯藏
①作種用的紫薯可在在10月份中、下旬收獲,鮮食型紫薯可在11月份上旬收獲,最遲要在打霜前收完。
②貯藏前期要注意通風降濕,后期要注意保溫保濕。
2、環(huán)境條件
(1)紫薯喜溫暖,其莖葉生長適溫為18-25℃,當溫度低于15℃時會停止生長。塊根的生長適宜地溫為22-24℃,地溫低于20℃時塊根會停止膨大。
(2)紫薯屬于短日照作物,種植地的光照要充足,且光照強度要高。在紫薯的生長期間,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
二、紫薯種植多久可以收獲
1、紫薯的生長周期多為4-5個月左右,所以種植后通常經過4-5個月即可收獲,若過早收獲,此時部分紫薯尚未成熟,容易影響最終產量。過早收獲還會嚴重破壞紫薯所含有的干物質的發(fā)育,降低其品質。
2、紫薯的適宜育苗時間為每年3月份下旬,最遲不超過4月份上旬。我國北方地區(qū)種植紫薯的時間較晚,一般在每年5月份初開始種植(最早在4月份中下旬),此時的氣溫已經趨向平穩(wěn),正適合紫薯苗的生長發(fā)育,種植后可以保證薯苗的成活率。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1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