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強筋小麥有哪些
農機大全網(www.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優(yōu)質強筋小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優(yōu)質強筋小麥有哪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3、優(yōu)質水稻怎么施肥,揚花期和灌漿期可各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
優(yōu)瑞卡藍莓苗品種介紹 ♂
優(yōu)瑞卡藍莓苗品種介紹優(yōu)瑞卡藍莓苗屬于南高叢藍莓的一種,屬于中極早熟的藍莓品種,植株生長旺盛,適應性強,開花非常早,土壤適應性強,適合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種植。優(yōu)瑞卡藍莓果實極大,果皮呈暗藍色,耐儲運,果品質極好,合適鮮食,極豐產,開花期間最好放養(yǎng)蜜蜂提高授粉率。
一、樹體特征
1、樹勢生長旺盛,半直立型。開花非常早,建議用追雪作授粉樹。建議開花期間放養(yǎng)蜜蜂以提高授粉率。
2、土壤適應性強,適合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種植。而且由于需冷量較低,是北方溫室提早上市的優(yōu)選品種之一,可在春節(jié)期間成熟。
二、果實特點
1、果實大到極大, 最大果??蛇_15克以上,果實外表顏色暗藍色,硬度極好,耐儲運性能強。
2、極早熟,甜度大,有香味,果品質極好,合適鮮食,是目前最優(yōu)秀的鮮食品種之一。
3、缺點:果粉略薄。但如果避雨栽培和溫室栽培的話,便可避免。
三、習性特點
1、適宜種植在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北方地區(qū)需種植在溫室里。
2、適宜生長在疏松、肥沃、透氣的土壤中,種植前需將土壤深耕,并且還需要在土壤中施加足量的底肥,有利于植株生長。
3、生長期間需防治莖腐病的產生,若是遇見高溫、大雨天氣,需做好降溫措施,并且還需要及時排出土壤中的積水,避免植株根系腐爛。
4、生長期間,需及時補充養(yǎng)分,注意施肥濃度不宜過高,施肥后需適當補充水分,促進養(yǎng)分吸收。
優(yōu)質強筋小麥有哪些 ♂
優(yōu)質強筋小麥有哪些優(yōu)質強筋小麥有濟麥20、周麥19、師欒02-1、鄂麥23、新麥26、永良4號等品種。
濟麥20: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抗寒性及抗倒伏能力良好,熟期比對照品種“石4185”晚1天。
周麥19:幼苗半匍匐,葉片呈青綠色,苗期不耐寒,全生育期為229天。
師欒02-1:幼苗匍匐,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成熟期比對照品種“石4185”晚1天。
一、濟麥20
1、作物種類
作物種類為小麥,品種名稱為濟麥20號(原名:955159)。
2、審定信息
(1)審定時間:2004年。
(2)審定編號:國審麥2004011。
(3)選育單位: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3、品種來源
魯麥14/884187
4、特征特性
(1)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對照石4185晚1天。
(2)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葉耳紫色。株高73厘米,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43.4萬穗,穗粒數32.3粒,千粒重40.5克??沟狗?,抗寒性較好,后期抗干熱風能力中等。
(3)2001-2002年度抗寒性鑒定,凍害3+級,越冬率100%;2002-2003年度抗寒性鑒定,凍害3級,越冬莖99.6%。
(4)接種抗病性鑒定:葉銹病免疫或高感(抗性分離),中感條銹病和紋枯病,高感白粉病。
(5)2002/2003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804/789克/升,蛋白質含量14.9/14.3%,濕面筋含量34.5/31.6%,沉降值38.1/54.2毫升,吸水率61.4/56.4%,面團穩(wěn)定時間7.2/28.6分鐘,最大抗延阻力325/565E.U,拉伸面積77/126平方厘米。
5、產量表現
(1)2001-2002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463.3公斤,比對照石4185減產0.3%(不顯著);2002-2003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464.7公斤,比對照石4185減產0.2%(不顯著)。
(2)2003-2004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3.5公斤,比對照石4185減產1.1%。
6、種植要點
(1)適宜播期為10月上旬。
(2)中后期注意防治條銹病、紋枯病和白粉病。
7、審定意見
(1)審定情況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2)適種范圍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河北省中南部、山東省、河南省北部高中產水肥地種植。
二、周麥19
1、作物種類
作物種類為小麥,品種名稱為周麥19。
2、審定信息
(1)審定時間:2005年。
(2)審定編號:豫審麥2005001。
(3)選育單位:周口市農業(yè)科學院。
3、品種來源
周麥13/陜優(yōu)225//PH82-2
4、特征特性
(1)半冬性大穗型強筋品種,全生育期229天。
(2)幼苗半匍匐,葉色青綠,苗期抗寒性差,起身慢,拔節(jié)快,分蘗力一般,畝成穗偏低;株型較松散,旗葉卷曲有干尖,莖稈80cm左右,抗倒性一般,灌漿前期長相清秀,后期中度早衰。
(3)穗層整齊,長方形穗;籽粒角質,外觀商品性好;成產三要素為:畝成穗數36萬左右,穗粒數36.7粒左右,千粒重40.8克左右。
(4)2003-2005年經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成株期綜合抗性鑒定和接種鑒定:中抗條銹、葉銹和葉枯病,中感白粉、紋枯病。
(5)2005年經農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容重790g/L,粗蛋白含量(干基)16.28%,降落值464s,沉降值72.5mL,濕面筋含量35.5%,吸水率61.1%,形成時間6.0min,穩(wěn)定時間9.4min。
5、產量表現
(1)2003-2004年度參加河南省高肥冬水Ⅰ組區(qū)試,8點匯總,5點增產,3 點減產,平均畝產585.2kg,比對照豫麥49減產0.39%,不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7位。
(2)2004-2005年度繼續(xù)參試,9點匯總,8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畝產479.5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2.87%,不顯著,居14個參試品種第5位。
(3)2004-2005年參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組生試,11點匯總,7點增產,4 點減產,平均畝產474.4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2.2%,居7個參試品種第4位。
6、種植要點
(1)播期和播量:播期10月10-25日,畝播量6-8kg。
(2)施肥:畝施肥量純氮12-14kg,五氧化二磷6-10kg,氧化鉀5-7kg。磷、鉀肥和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底肥與追肥的比例為7:3,拔節(jié)后期追肥。
(3)病蟲害防治 :播前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1.5-2kg/畝土壤處理;返青至拔節(jié)前每畝用20%三唑酮100ml或12.5%禾果利15克/畝兌水40kg,莖基部噴霧噴藥,防治紋枯病。抽穗灌漿期用20%三唑酮100ml/畝噴霧防治白粉病、銹病和穗蚜2次。
7、適種范圍
適宜河南省中北部中早茬種植。
三、師欒02-1
1、作物種類
作物種類為小麥,品種名稱為師欒02-1。
2、審定信息
(1)審定時間:2007年。
(2)審定編號:國審麥2007016。
(3)選育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欒城縣原種場。
3、品種來源
9411/9430
4、特征特性
(1)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對照石4185晚1天左右。
(2)幼苗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緊湊,葉色淺綠,葉小上舉,穗層整齊。
(3)穗紡錘型,護穎有短絨毛,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角質。平均畝穗數45.0萬穗,穗粒數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葉干尖重,后期早衰。莖稈有臘質,彈性好,抗倒伏。
(4)抗寒性鑒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鑒定:中抗紋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稈銹病。
(5)2005年、2006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質(干基)含量16.30%、16.88%,濕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穩(wěn)定時間14.8分鐘、15.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積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體積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評分85分、92分。
5、產量表現
(1)2004-2005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491.7公斤,比對照石4185增產0.14%;2005-2006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491.5公斤,比對照石4185減產1.21%。
(2)2006-200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9公斤,比對照石4185增產1.74%。
6、種植要點
(1)適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0萬-15萬苗。
(2)后期注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等.
7、審定意見
(1)審定情況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2)適種范圍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中部和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種植。
四、鄂麥23
1、作物種類
作物種類為小麥,品種名稱為鄂麥23。
2、審定信息
(1)審定時間:2004年。
(2)審定編號:鄂審麥2004003。
(3)選育單位:湖北省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
3、品種來源
湖北省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用"(2078/川農8539//百農64)γ"經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小麥品種。
4、特征特性
(1)屬半冬性品種。株型較緊湊,幼苗生長半匍匐,葉色淡綠,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
(2)穗紡錘形,小穗排列較稀疏,長芒,白殼,白粒??购?、抗倒性較強,后期熟相好。區(qū)域試驗中株高85.3厘米,畝有效穗25.4萬,每穗實粒數34.3粒,千粒重37.6克。全生育期209.9天,比鄂恩1號長3天。
(3)抗病性鑒定為中感赤霉病、紋枯病,感條銹病、白粉病。
(4)2004年品質測定容重833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3.22%,濕面筋含量24.8%,沉降值35.6毫升,吸水率57.6%,穩(wěn)定時間4.6分鐘,主要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專用小麥中筋標準。
5、產量表現
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299.50公斤,比對照鄂恩1號增產4.84%。其中,2001-2002年度畝產294.33公斤,比鄂恩1號增產3.71%;2002-2003年度畝產304.67公斤,比鄂恩1號增產5.96%,兩年均增產極顯著。
6、種植要點
(1)適時早播,保證基本苗。鄂北麥區(qū)10月15-10月25日播種,南部麥區(qū)10月25-11月5日播種,畝基本苗16萬。
(2)科學施肥,促控結合。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巧施拔節(jié)肥、花期輔以葉面噴肥。一般畝施純氮(N)、磷(P2O5)、鉀(K2O)分別為15公斤、8-10公斤和8公斤,其中磷鉀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按底肥60%、苗肥15%、拔節(jié)肥25%施用。
(3)加強田間管理。開好"三溝"防止?jié)n害,及時中耕除草。
(4)注意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好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7、適種范圍
適合在湖北省麥區(qū)種植。
五、新麥26
1、作物種類
作物種類為小麥,品種名稱為新麥26。
2、審定信息
(1)審定時間:2010年。
(2)審定編號:國審麥2010007。
(3)選育單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敦煌種業(yè)新科種子有限公司。
3、品種來源
新麥9408/濟南17
4、特征特性
(1)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對照新麥18晚熟1天,與周麥18相當。
(2)幼苗半直立,葉長卷,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葉短寬、平展、深綠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層整齊。
(3)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卵圓形、均勻、飽滿度一般。2008年、2009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穗數40.7萬穗、43.5萬穗,穗粒數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屬多穗型品種。
(4)接種抗病性鑒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條銹病,慢葉銹病,中抗紋枯病。區(qū)試田間試驗部分試點高感葉銹病、葉枯病。
(5)2008年、2009年分別測定混合樣: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數64.0、67.5,蛋白質含量15.46%、16.04%;面粉濕面筋含量31.3%、32.3%,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穩(wěn)定時間16.1分鐘、38.4分鐘,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積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質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5、產量表現
(1)2007-2008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534.6kg,比對照新麥18減產2%;2008-2009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531.4kg,比對照新麥18增產5.9%。
(2)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8kg,比對照周麥18增產1.7%。
6、種植要點
(1)適宜播種期10月8日至1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8萬-22萬苗。
(2)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
7、審定意見
(1)審定情況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2)適種范圍
①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②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倒春寒頻發(fā)地區(qū)種植應采取調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預防倒春寒。
六、永良4號
1、屬于春性小麥,株高為80-85厘米左右,生育期為92天左右,莖桿彈性較強,適應性較強,抗倒伏、抗青枯早衰、穩(wěn)產性好,適合單種、套種。
2、穗長8-9厘米左右,長芒,籽粒紅色,硬質,呈卵圓形,穗粒數為35粒左右,千粒重為43-45克,平均產量為400-460公斤左右/畝。
3、容重為816克/升,粗蛋白質含量為13.84%,濕面筋含量為33.4%,沉降值為41.6毫升。
優(yōu)質水稻怎么施肥,揚花期和灌漿期可各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 ♂
優(yōu)質水稻怎么施肥,揚花期和灌漿期可各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施足有機肥:耕翻前每畝施加40-50擔腐熟土雜肥。
控制氮肥施加:移栽后畝施6-7kg尿素,移栽后13-15天畝施4-5kg尿素,后續(xù)根據苗情補施3-5kg氮肥。
增施磷鉀肥:畝施20kg磷肥及3.5-5kg氯化鉀,抽穗揚花后期及灌漿期時,分別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溶液。
葉面補施微肥:分蘗盛期和幼穗分化完成期時,葉面噴施鋅、錳、硼肥。
一、優(yōu)質水稻怎么施肥
1、施足有機肥
(1)增施有機肥料是優(yōu)質水稻栽培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實現優(yōu)質高產的基礎。
(2)有機肥料主要用作基肥,通常在翻耕前每畝施腐熟土雜肥40-50擔,或餅肥40-50公斤。
(3)除此之外,還可于耕翻后上水前施用人畜糞肥40-50擔作面肥,以確保秧苗移栽后返青活蔸時對養(yǎng)分的需要。
2、控制氮肥用量
(1)氮肥過量施用不僅會造成無效分蘗增多、貪青、倒伏、病蟲害加劇,而且導致空秕粒多、結實率下降,影響水稻產量。
(2)氮素肥料主要用作追肥,通常在水稻移栽后每畝施尿素6-7公斤,第二次在插后13-15天結合耕田每畝施尿素4-5公斤,以利發(fā)蔸壯蘗。
(3)中期要注意控水控肥,只對生長較差的二、三類禾苗酌情補施一些平衡肥,后期看苗補追粒肥3-5公斤。
3、增施磷、鉀肥
(1)磷肥以基肥為宜,鉀肥以追施較好。一般在有機肥充足的田塊每畝施磷肥20公斤,作為蘗肥用的鉀肥每畝可施氯化鉀3.5-5公斤。
(2)水稻后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可促進灌漿結實,通常在抽穗揚花后期及灌漿期各噴施一次,每畝每次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兌水50-60公斤于傍晚噴施。
4、葉面補施微肥
(1)微量元素如鋅、錳、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增強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進后期根系發(fā)育,延長葉片功能期,避免早衰;能加速花的發(fā)育,增加花粉數量,促進花粉萌發(fā),有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還能促進穗大粒多,提高結實率和籽粒的充實度,從而增加稻谷產量。
(2)據試驗,在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況下,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不施的每畝可增產40-50公斤,水稻施用鋅、錳、硼等微量元素,通常以噴施兩次較好。
(3)第一次在分蘗盛期,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鋅、錳、硼肥的施用量為每畝100-125克,噴施濃度為:鋅為千分之一;錳、硼各為萬分之五。
(4)追施葉面肥要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集中噴于葉片正反面。
二、種植水稻怎么高產
1、選優(yōu)質品種
(1)品種可以說是水稻能否高產高質的關鍵因素之一。具體的選擇受緯度、氣候、溫度等因素影響并不固定(例如北方地區(qū)就可以選擇相對抗寒的品種,南方地區(qū)則可選擇相對耐高溫的品種等等)。
(2)但不管選擇哪個品種,都要到正規(guī)廠家選購,防止不必要的麻煩。
2、進行育秧
(1)育秧的主要方法分為旱育秧和濕潤育秧,其中我國使用相對廣泛的是旱育秧,它具有操作簡單、節(jié)省水量等特點。
(2)旱育秧時,需特別注意溫度。首先要覆蓋薄膜,避免溫度過低導致水稻幼苗生長慢或凍死。
(3)其次要及時澆水,保持育秧土壤的濕潤,也可同時加入農藥,防治相關病蟲害的發(fā)生。
3、開始移栽
(1)水稻移栽時,對于橫面或縱面都有距離上的要求,即要有一定的"規(guī)模"。最佳的呈現效果,是橫縱和斜面都可以均勻的成一條直線。
(2)因此在移栽過程中,我們需要采取規(guī)范化的拉線方法以衡量水稻的移栽位置是否合理。、
4、適當灌溉
(1)要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周期進行灌溉與排水。例如,在移栽過程中水稻就無需深水,只需淺水養(yǎng)護即可。
(2)在移栽后,可待秧苗生長穩(wěn)定再進行引水護苗以幫助水稻返青。而當遇到干旱天氣時,我們也要通過引水對水稻進行灌溉。
(3)但當水稻處于分蘗期時,因為其對水量的需求相對較少,這時就要對田地進行排水。
5、合理施肥
水稻生長所需的肥料,主要是氮、磷、鉀及一定量的硅肥(水稻是喜硅作物)。水稻對施肥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施肥時間不對,很容易耽誤生長或造成浪費。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1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