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吡蟲啉拌種后表面光滑、毒死蜱拌種后表面粗糙
農(nóng)機大全網(wǎng)(www.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吡蟲啉拌種后表面光滑、毒死蜱拌種后表面粗糙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吡蟲啉拌種后表面光滑、毒死蜱拌種后表面粗糙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2、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吡蟲啉拌種后表面光滑、毒死蜱拌種后表面粗糙
4、吡蟲啉作用機理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和用途 ♂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和用途對果蔬具有多重作用:吡唑醚菌酯有一定的保護和治療作用,同時還具有非常好的滲透和內(nèi)吸作用,能全方位保護果蔬,做到殺菌、促進作物生長兩不誤。
適用范圍廣,受歡迎:吡唑醚菌酯可以在果樹、蔬菜、草莓、水稻、煙草、茶樹、觀賞植物等作物上使用,而且還能防治因為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真菌引起的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等病害。
一、吡唑醚菌酯的作用
1、對果蔬具有多重作用
(1)吡唑醚菌酯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而且還有良好的滲透和內(nèi)吸作用,可以全方位保護果蔬,讓病菌無處可逃,使殺菌、促進作物生長兩不誤。
(2)它可以使用莖葉噴霧、水面施藥、處理種子等方式使用,不受限制。
2、適用范圍廣,受歡迎
(1)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果樹(柑橘、葡萄、火龍果、獼猴桃、百香果、蘋果、芒果等等)、蔬菜、草莓、水稻、煙草、茶樹、觀賞植物、小麥、花生、草坪等各種作物。
(2)可以防治由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真菌引起的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瘡痂病、褐斑病、葉枯病、銹病、立枯病等多種病害。
3、用量少,大作用(僅針對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
(1)大部分作物(如果樹、蔬菜等),可以使用稀釋1500-2000倍的藥劑。
(2)假設30克一壺水正常單用情況下使用10-15克的藥即可,復配的話就用10克一壺水。
二、吡唑醚菌酯的用途
1、吡唑醚菌酯可以防治多種病害,比如霜霉病、疫病、銹病、白粉病、瘡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炭疽病和由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真菌而引起的葉枯病等等。
2、同時還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香蕉黑星病、葉斑病、番茄與馬鈴薯的晚疫病、白粉病、早疫病、葉枯病、黃瓜白粉病、霜霉病等等。
3、吡唑醚菌酯適用于各種作物,比如小麥、果樹、煙草、茶樹、花生、觀賞植物、水稻、蔬菜、草坪等等。
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吡蟲啉拌種后表面光滑、毒死蜱拌種后表面粗糙 ♂
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吡蟲啉拌種后表面光滑、毒死蜱拌種后表面粗糙吡蟲啉:作用方式為驅(qū)避、胃毒,持效期為210天,安全性高,適用性廣泛,適用所有區(qū)域,無刺激氣味,主要防治地下害蟲及蚜蟲。拌種后種子光滑,方便播種。
毒死蜱:作用方式為觸殺、胃毒,持效期為120天,安全性低,適用于花生、玉米等作物,部分區(qū)域不能應用,有刺激氣味,主要防治地下害蟲。拌種后種子粘連性強,表面粗糙,不方便播種。
一、吡蟲啉與毒死蜱在拌種方面的區(qū)別
1、拌種后
(1)吡蟲啉:種子光滑,利于播種。
(2)毒死蜱:種子粘連性強,表面粗糙,不利于播種。
2、殺蟲機理
(1)吡蟲啉:趨避、胃毒。
(2)毒死蜱:觸殺、胃毒。
3、持效期
(1)吡蟲啉:210天。
(2)毒死蜱:120天。
4、安全性
(1)吡蟲啉:高(煙堿類)。
(2)毒死蜱:差(有機磷類)。
5、適用性
(1)吡蟲啉:廣譜(可使用多種作物)。
(2)毒死蜱:花生、玉米。
6、氣味
(1)吡蟲啉:無味。
(2)毒死蜱:刺激味道。
7、殺蟲譜
(1)吡蟲啉:地下害蟲、蚜蟲。
(2)毒死蜱:殺蟲廣譜,拌種主要是地下害蟲。
8、區(qū)域性
(1)吡蟲啉:所有區(qū)域都適用。
(2)毒死蜱:局部區(qū)域無效。
二、使用吡蟲啉的注意事項和間隔期
1、吡蟲啉不能與堿性農(nóng)藥或物質(zhì)混用。
2、吡蟲啉對蠶、蜜蜂等益蟲毒性高。
3、果樹、蔬菜、水稻多使用2次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間隔期為14天。
4、小麥多使用2次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間隔期為20天。
5、茶樹多使用2次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間隔期為7天。
6、果樹多使用2次10%吡蟲啉乳油,間隔期為20天。
7、使用過程中,不慎吸入,應將病人移至空氣流通處。不慎濺入眼睛,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并送醫(yī)院。
吡蟲啉作用和使用方法 ♂
吡蟲啉作用和使用方法吡蟲啉是一種氯化煙酰類殺蟲劑,主要防治蚜蟲、葉蟬、薊馬、飛虱、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及其抗性害蟲,同時對稻象甲、潛葉蠅、潛葉蛾、稻負泥蟲等鞘翅目、雙翅目和鱗翅目害蟲以及螻蛄、蠐螬等土壤害蟲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方法一般分為浸種、葉面噴施。
一、吡蟲啉作用
吡蟲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蟲、飛虱、粉虱、葉蟬、薊馬等刺吸式口器害蟲,稻象甲、黃曲條跳甲、潛葉蠅、潛葉蛾、稻負泥蟲等鞘翅目、雙翅目和鱗翅目害蟲以及螻蛄、蠐螬、白蟻等土壤害蟲,尤其是對抗性害蟲效果較好,因為吡蟲啉分子靶標為煙堿乙酰膽堿受體(nAChR),既不作用于乙酰膽堿酯酶、鈉通道,也不作用于氨基丁酸-氯離子通道。
二、吡蟲啉使用方法
1、浸種
(1)小麥在播種前,每10kg種子使用60-70g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或50-60g的70%吡蟲啉濕拌種劑g均勻拌種或包衣。
(2)棉花在播種前,每10kg種子使用60-80g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或50-70g的70%吡蟲啉濕拌種劑均勻拌種或包衣,晾干后播種。
(3)花生在播種前,每15-20kg種子使用40ml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兌水100-150ml稀釋,包衣處理。
(4)玉米在播種前,每5-8kg種子使用40ml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兌水100-150ml稀釋,包衣處理。
(5)大豆在播種前,每4-6kg種子使用40ml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兌水20-30ml稀釋,包衣處理。
(6)油菜、芝麻、菜籽在播種前,每1-1.5kg種子使用40ml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兌水10-20ml稀釋,包衣處理。
(7)土豆、姜、大蒜、山藥在種植前,每畝地用種使用40ml的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兌水1.5-2kg稀釋,包衣處理。
2、葉面噴灑
(1)對于十字花科蔬菜上的蚜蟲、葉蟬、粉虱等害蟲,一般在害蟲發(fā)生初期時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30-4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15-2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10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30-45kg稀釋噴霧,每隔15天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次。
(2)對于番茄、茄子、黃瓜、西瓜等瓜果類作物上的蚜蟲、粉虱、薊馬、斑潛蠅,一般在害蟲發(fā)生初期時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60-8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30-4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45-60kg稀釋噴霧,每隔15天左右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次。
(3)對于保護地蔬菜上的白粉虱、斑潛蠅,一般在害蟲發(fā)生初期時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80-10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40-6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30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45-60kg稀釋噴霧,每隔15天左右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3次。
(4)對于小麥蚜蟲,在小麥抽穗期至灌漿初期時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60-10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30-5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5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30-45kg稀釋噴霧,一共用藥1-2次。
(5)對于水稻上的稻飛虱、葉蟬,一般在若蟲孵化盛期至3齡前(或分蘗期至拔節(jié)期平均每叢有蟲0.5-1頭時、孕穗至抽穗期平均每叢有蟲10頭時、灌漿乳熟期平均每叢有蟲10-15頭時、蠟熟期平均每叢有蟲15-20頭時)噴藥,每畝地使用60-8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30-4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30-45kg稀釋噴霧。
(6)對于棉花上的蚜蟲、綠盲蝽,一般在蟲口數(shù)量開始迅速增多時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60-8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30-4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45-60kg稀釋噴霧,每隔10-15天左右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次。
(7)對于煙草上的蚜蟲,一般在蚜蟲量開始較快上升時或平均每株有蚜蟲100頭時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60-8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30-4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5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45-60kg稀釋噴霧,每隔10-15天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次。
(8)對于甜菜上的潛葉甲蟲、細胸金針蟲,一般在害蟲發(fā)生初期開始噴藥,每畝地使用60-100ml的5%吡蟲啉乳油或30-50g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5ml的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兌水45-60kg稀釋噴霧,每隔10-15天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次。
(9)對于柑橘樹上的潛葉蛾,一般在嫩葉被害率達5%時,葉面噴施5%吡蟲啉乳油300-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15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2次。
(10)對于茶樹上的茶小綠葉蟬,一般在害蟲發(fā)生初期時,葉面噴施5%吡蟲啉乳油6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2500-3000倍液。
(11)對于梨樹上的梨木虱,一般在若蟲發(fā)生初期、未被黏液完全覆蓋前,葉面噴施5%吡蟲啉乳油6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2500-3000倍液。
(12)對于桃、杏、李等果樹上的蚜蟲,一般在發(fā)芽后開花前、落花后及落花后15天時,葉面噴灑5%吡蟲啉乳油6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2500-3000倍液。
(13)對于棗樹上的綠盲蝽,一般在發(fā)芽期至幼果期時,葉面噴灑5%吡蟲啉乳油6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2500-3000倍液,每隔10-15天用藥一次。
(14)對于葡萄上的綠盲蝽,一般在發(fā)芽期至開花期時,葉面噴灑5%吡蟲啉乳油600-8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2500-3000倍液,每隔7-10天用藥一次。
(15)對于蘋果樹上的繡線菊蚜,一般在蚜蟲開始上果為害時,葉面噴灑5%吡蟲啉乳油1000-12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200g/L吡蟲啉可溶液劑4000-5000倍液,每隔10-15天左右用藥一次,連續(xù)用藥1-2次。
吡蟲啉作用機理 ♂
吡蟲啉作用機理吡蟲啉進入蟲體后,作用于害蟲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煙堿性乙酰膽堿受體結(jié)合,破壞害蟲中樞神經(jīng)的正常傳導,使害蟲異常興奮,最終害蟲痙攣、麻痹而死。
一、吡蟲啉作用機理
1、作用機理:吡蟲啉屬于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nAChR)激動劑,藥液進入害蟲體內(nèi)后,于害蟲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通過與煙堿性乙酰膽堿受體結(jié)合,破壞害蟲中樞神經(jīng)正常傳導,使得害蟲精神異常興奮,最終全身痙攣、麻痹而死,并且吡蟲啉既不作用于乙酰膽堿酯酶、鈉通道,也不作用于氨基丁酸-氯離子通道,對抗性害蟲的防治十分有效。
2、作用方式:吡蟲啉的作用方式包括有觸殺、胃毒和內(nèi)吸等。
3、害蟲防治范圍:吡蟲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蟲、粉虱、葉蟬、薊馬、飛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及其抗性品系,同時也可以防治稻負泥蟲、潛葉蛾、潛葉蠅、稻象甲、黃曲條跳甲等鞘翅目、雙翅目和鱗翅目害蟲,并且對螻蛄、蠐螬、白蟻、韭蛆等土壤害蟲也有一定效果。
二、吡蟲啉使用注意事項
1、吡蟲啉不能與堿性物質(zhì)混合使用,比如說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
2、吡蟲啉藥效和溫度呈正相關,在用藥后1天左右即可見效,殘效期大約為25天左右。
3、吡蟲啉對魚類等水生生物有毒,禁止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區(qū)、河塘等水體附近使用,并且不能在河塘等水體中清洗施藥工具。
4、吡蟲啉(20%可溶液劑)在水稻、甘藍等作物上的安全間隔期為7天左右,在煙草上的安全間隔期為10天左右,在番茄上的安全間隔期為3天左右,在保護地栽培番茄上的安全間隔期為7天左右。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0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