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沈陽二手農機能用:八一農大畢業(yè)三十周年有感
各位同學:大家好!
為紀念我們農機76中隊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畢業(yè)30周年,響應中隊領導的號召,現(xiàn)將我寫的“八一農大畢業(yè)三十周年有感——入學前、畢業(yè)后的經歷概略和在非洲工作的感受”一文,和我在坦桑尼亞工作的部分照片(因為照片格式大,需要分幾次發(fā)出),發(fā)到農機76中隊公共信箱。
賈清泉
2009年8月20日
八一農大畢業(yè)三十周年有感
——入學前、畢業(yè)后的經歷概略和在非洲工作的感受
1977年3月進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機系學習之前,我在格球山農場十四隊任機務排長,我非常幸運地獲得了接受農業(yè)生產機械化系統(tǒng)教育的機會。我們八一農大農機76中隊的學員,是粉碎“四人幫”后入學的最后一屆“工農兵學員”。我們與前幾屆“工農兵學員”接受大學教育的主要區(qū)別是,從入學開始就沒有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在學校老師迸發(fā)出的教育熱情下,我們獲得了正常的大學教育,為此我們深感榮幸。
我們與恢復高考制度后入學的學生相比較,特點是,我們由衷地熱愛農業(yè)機械化事業(yè),我們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我們學習的專業(yè)曾經是我們的職業(yè),是帶著強烈的求得專業(yè)知識的欲望來學習的。
經過3年學習,我們1980年1月畢業(yè),到2010年1月已經畢業(yè)30周年。30年,對于我們這一代人是一個特別的紀念,原因是,我們入學時的年齡普遍偏大,這是那個年代的特點。現(xiàn)在我們有的同學已經退休,或臨近退休,為開展紀念活動,原中隊的領導號召撰寫紀念文章,寫寫自己的親歷和體會,紀念畢業(yè)30周年。我本不想寫,但好好想一想,現(xiàn)在不寫再過2年多我也退休了,再過一個10年寫,那就忘得差不多了。再說,我有一段長達15年從事海外農場工作的經歷,所以就決定還是在畢業(yè)30周年之際,寫一寫自己入學前、畢業(yè)后的經歷概略和在非洲工作的幾點感受與同學們交流。
一、入學前對于學習農機專業(yè)知識的渴望
1969年8月,我作為一名“知識青年”從天津“上山下鄉(xiāng)”到黑龍江省格球山農場。當時格球山農場的行政區(qū)域屬黑河地區(qū)嫩江縣,現(xiàn)在屬五大連池市。我們這一批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附屬中學68屆初中畢業(yè)的學生(約80人)到達格球山農場四分場后,男生分配到農業(yè)一連、女生分配到畜牧連。
在四分場一連,我從農業(yè)工人做起,割麥子、割谷子、鏟地、跟播種機播種等等農活全干過,另外還從事過飼養(yǎng)員、炊事員和連隊炊事班長的工作。1971年,我們四分場一連奉命去七臺河特區(qū)(后稱七臺河市)新興煤礦培訓(為地區(qū)農場局建煤礦做準備),我在新興礦新建六井當過掘進工。我們連隊完成培訓任務后,到了花園農場(臨近北安市,現(xiàn)在屬勞改系統(tǒng))。在花園農場二分場,又干起鏟地、割大豆、收玉米等農活。因為我們一個連(約110人)在二分場食堂入伙,食堂管理員找我們連指導員要人幫忙,指導員選我去了分場炊事班。該食堂當時缺班長,沒過一個月管理員宣布我任炊事班長。上述是我下鄉(xiāng)后當農工、飼養(yǎng)員、炊事員和下煤礦的工作經歷。
可以說,從進入格球山農場四分場的第一天起,我就想當一名拖拉機駕駛員。1969年8月26日,我們從天津到嫩江的知青專列到達嫩江站后,我們分乘4輛解放牌敞篷汽車前往格球山農場。那是一個陰雨天,在由公路拐到去四分場的岔路口時(由砂石路下土路),就看到等候牽引解放汽車的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拖拉機挑頭、掛牽引繩的流暢動作,起步平穩(wěn)的景象,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
1972年,我們連隊又回到格球山農場,落腳在新建六分場(后改稱為十四隊)。我第一次向領導提出了自己熱愛的、想干的活(過去干的活都是連長或指導員安排):我想到機耕隊,當學員開拖拉機。結果如愿。我到機務排后,第一年做學員;第二年先后成為拖拉機三班駕駛員、副班駕駛員;第三年成為車長。三年后,成為機務排長。我任機務排長時,大部分車長都曾經當過我?guī)煾担ㄎ耶攲W員時的師傅、或是我當駕駛員時的車長、或者是我在他們的車上打過替班),他們信任、理解我,沒給我出過難題,我感謝他們的支持、幫助。
上述在農場期間的經歷,包括在農業(yè)生產連隊干過的多種活計,從事過的各種工作,使我在生產勞動第一線受到了鍛煉。這種經歷、鍛煉,它不僅讓我們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認識了農業(yè)生產過程,它還讓我們承受過艱難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過去的鍛煉和環(huán)境的磨練已經成為歷史,是不可復制的,我們承受過了,已經成為我們永遠擁有的寶貴財富。
在生產勞動中,我們不僅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而且還從中獲得了生產經驗,這種來自農業(yè)生產第一線的切身體驗,有益于指導我們今后從事的生產管理。另外我還認為,只有知道勞動者的思想,才能實施最有效的勞動管理。
從事機務工作,通過請教老師傅們和自學使我掌握了農機作業(yè)、修理和有關作業(yè)組織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但是掌握了這些技能之后還想學習,為什么?能夠說得清的,最直接的想法是:在連隊,想過對割曬機、中耕機、播種機的改造,但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小打小鬧地改造敢做,也有過成功的喜悅,但大的改造不會做。原因是,不知道強度要求、傳動比計算等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無從下手。
可以說,進入八一農大上學之前我有了連隊農機作業(yè)的各種技能和作業(yè)組織的基礎,這些基礎是在生產第一線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和農場短訓班的學習,以及在勞動中的磨礪取得的。再想進一步學習、提高,卻受環(huán)境的制約,有進一步學習農機專業(yè)知識的需求,但沒有條件。
對學習的渴望,當時是奢求,想找書自學,連書都沒有地方找。我剛當學員時的拖拉機構造啟蒙書,是我父親從天津勸業(yè)場(天祥)舊書店買的中文版蘇聯(lián)拖拉機構造。
在那個年代,能夠參加有關技術、管理的學習班,就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剛當學員時,參加過農場的拖拉機學員學習班;當機務排長時,參加過北安農場局舉辦的機耕隊長學習班,這都是利于成長、提高工作能力的幸福的事。
1976年經過連隊的推薦,格球山農場送我進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更是我的幸運和福氣,我感謝格球山農場對我的培養(yǎng)、鍛煉和信任。
二、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同學們求學向上的學習氣氛和老師們的敬業(yè)精神,使我實現(xiàn)了學習農機專業(yè)知識的愿望
我們在校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校址在密山縣裴德鎮(zhèn),那是五六十年代農業(yè)院校建在農村的體現(xiàn)。1958年建校之初,八一農大是培養(yǎng)解放軍轉業(yè)官兵掌握專業(yè)知識開發(fā)“北大荒”農墾事業(yè)的搖籃。由原農墾部部長王震將軍主持創(chuàng)建并首任校長。
八一農大精神的主要內涵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務實求真、負重致遠。
學校坐落在農場群中,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都非常好。
入校之初,我在農機76中隊三班四組,成員有:湯仲威、郭延山、王秀峰、叢則珠、張福全、楊學光、賈清泉、歐建國、吳貴忠。湯仲威任組長。在知青大返城的浪潮中,湯仲威為返回上海離?;剞r場,大家選我任組長。我們組7個人在一個宿舍,一直到畢業(yè)離校。
三班四組部分同學裴德峰合影
前排:楊學光 郭延山 王秀峰 歐建國
后排:叢則珠 賈清泉 張福全
我們作為“粉碎四人幫”后入學的“工農兵學員”,可以不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擾一心一意地學習專業(yè)知識,接受全面系統(tǒng)的大學教育。我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煥發(fā)出來的迫切施教精神,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向我們灌輸、再灌輸文化基礎課(我們這批學員的基礎不同,為銜接大學教育,老師就負責任地想方設法為我們補習必要的數(shù)、理基礎)、專業(yè)基礎課、各種基礎和專業(yè)理論知識。在我們當時的學習年代,可以說:老師們的求教心切,學員們的求學心切。那時有一股勁,就是要把失去的,可以在美好的青春年華中獲得的學習機會補回來。這種學習精神,是在以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后,要科技振興中華,全國人民都有的奮發(fā)精神。
我們農機76中隊110多名學員分別來自黑龍江的各個國營農場,雖然入學前每個人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掌握的農業(yè)機械基礎知識不同,我認為大家努力求學的精神是一致的。我非常敬佩接受文化教育程度較高,數(shù)、理基礎好的同學能夠助人為樂、盡心盡力地幫助基礎較差的同學的那種誨人不倦的精神。我也非常敬佩那些基礎比較差、學習比較吃力的同學的那種不放棄、不懈努力、刻苦學習的精神。
老師是傳授知識給我們的勞動者,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們樂于施教的本能和精神曾經受到壓抑,我們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接受全面教育的第一批學員,老師們喜歡我們,愿意向我們傳授他們的知識。他們把撂置多年、略感生疏的教案重新整理,向我們傳授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在那個年代要教我們這批學生很難,他們擔心:課講深了有的同學掌握不了,講得不深入又愧對同學,他們要掌握火候,使我們接受比較全面的、夠深度的、有水平的教育。為難老師們了,我感謝你們。
老師們喜歡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求知的欲望,愛戴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當時學校的條件還比較差,教學樓經常停電,夜間在教室做作業(yè)、復習功課,有時我們要點起蠟燭。
在八一農大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已經伴隨了我30多年。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求學精神是相互感染、永存的,使我們終身受益。在農機76中隊,承蒙專業(yè)課老師的信任和同學們的抬愛,我擔任過幾門專業(yè)課的課代表,能夠在學校中為老師和同學們服務,是我的榮幸。另外,農機系為合理利用教室和利于教學,農機76中隊由三個班改變?yōu)閮蓚€班后,我在二班被同學們選為副班長,班長是原二班班長李傳東,我協(xié)助他工作。我能夠當選為副班長,是同學們的信任,時過30多年,我再次謝謝大家。
三、畢業(yè)后,再次步入工作崗位的工作、學習
我們曾有過工作經歷,畢業(yè)后再次步入工作崗位,工作的角色變化很大,我們要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為八一農大畢業(yè)的“工農兵學員”爭光。我相信,我們每個同學都是這樣想、這樣做的,但由于工作環(huán)境不同、機遇不同,30年后我們每個同學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處境。我更加相信,我們每個同學都努力了。
八一農大畢業(yè)后的30年中,我的工作經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各約15年。第一階段在國內,先后從事農機技術行政管理和政企分開后的農墾企業(yè)工作;第二階段工作主要在海外,先后在贊比亞、柬埔寨、坦桑尼亞三個國家從事農墾企業(yè)經營管理。
第一階段
1980年1月畢業(yè)。我的工作分配單位是:農墾部。我很幸運,一是分配到北京,離天津家近;二是專業(yè)對口,我分配到生產局機務處。
分配到國家行政機關工作,我倍感工作壓力,咱是來自生產第一線,在地里頭干機務,什么活都不觸頭,辦公室的工作沒干過,需要從零開始??朔ぷ鲏毫Φ霓k法只能是不斷學習和努力工作,進一步充實、拓寬知識面,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能夠盡快適應機關工作。學習,首先是向機務處的老同志們學習,他們大多畢業(yè)于北京農業(yè)機械化學院,畢業(yè)后又有過在黑龍江國營農場一線的工作經歷;再有就是翻閱機務處所有存檔的文件,以及學習有關技術資料。
通過在機務處的工作,使自己對農墾系統(tǒng)的農機管理、修理、新技術應用和推廣工作,等等技術行政管理有了見識、見解和一定的經驗。我很感謝機務處的同志們給予我的幫助。除了機關的工作,我還感謝機務處余祥處長給了我多次蹲點鍛煉的機會(政企分開后,余祥處長曾任農墾干部管理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農墾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蹲點的實踐和知識積淀,提高了我的農機新技術素養(yǎng),機遇難得。
1980年5月至9月,我與生產局畜牧處牛思涵(八一農大畜牧獸醫(yī)75級)到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謝爾塔拉種牛場“草原機械化實驗站”蹲點。1981年4月至9月,我們兩個又一起重返“草原機械化實驗站”蹲點。這兩次長時間的蹲點,使我對引進的以美國約翰迪爾公司為主的牧草收獲機械,青飼玉米種、管、收、運輸機械,以及噴灌機械和草原改良機械有了見識,對草原改良、牧草種植也有了認識。
1982年10月至1983年4月,我參加了農墾部、黑龍江農墾總局和建三江管局共同組成的“黑龍江洪河農場企業(yè)整頓工作組”。參加這個工作組,除了企業(yè)整頓的工作外,使我對洪河農場使用的以引進美國萬國公司為主的先進農業(yè)機械設備有了了解,洪河農場曬場機械化中的糧食烘干設備和金屬糧倉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84年3月至4月,我到廣東省湛江農墾前進農場蹲點。任務是,了解該場從澳大利亞引進的甘蔗收獲機工作情況,以及甘蔗運輸和機收甘蔗(比人工收割的甘蔗短)與榨糖廠甘蔗輸送線的配合問題。這次蹲點使我對包括甘蔗、劍麻在內的經濟作物有了初步了解。
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我在沈陽市“遼寧北方農墾農機服務公司”蹲點,當時該公司以銷售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熱特6211、7211拖拉機為主。在此之前,我曾帶隊赴“捷克斯洛伐克熱特拖拉機廠”參加技術培訓。回國后,當然要承擔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工作。
農業(yè)部、農墾部、國家水產總局合并為農牧漁業(yè)部后,農墾部生產局改稱農牧漁業(yè)部農墾局生產處。當時原農墾部生產局成立了中國農墾農業(yè)公司。1986年政企分開辦公后,我留在中國農墾農業(yè)公司。
1994年8月,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魏淑琪找我談話,內容是:總公司奚民中副總經理(當時臨近退休,兼任中贊友誼農場董事長)提議,希望我到非洲贊比亞任中贊友誼農場場長。我服從領導安排。我去非洲前,任中國農墾農業(yè)公司副總經理。
1980年至1994年,這15年間,是我八一農大畢業(yè)后的第一階段工作。第一階段的第一部分工作,主要從事農機技術行政管理,第二部分是在農墾企業(yè)工作。這兩部分工作,對我到非洲經營商業(yè)性農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在生產局機務處工作期間,去過全國很多國營農場搞農機管理和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調查,使我開闊了眼界;再加之在基層的蹲點鍛煉,持續(xù)著與生產實踐、農機新技術應用和先進機械設備的緊密接觸,當時雖然辛苦,但受益良多,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在企業(yè)的工作就不多說了,這應該是我到海外經營農場的必要階梯。
在八一農大接受的系統(tǒng)教育,再加之上述工作的經驗積累,以及下鄉(xiāng)在農場第一線掌握的基本勞動技能和生產實踐,奠定了我第二階段“走出去”到非洲工作的良好基礎。
第二階段
1994年11月,我到達贊比亞中贊友誼農場,該農場由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和江蘇省新洋農場合資,投資比例4。農場距首都盧薩卡市17公里。當時,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是我15年來海外工作經歷的起點。
以第二階段為題,談一談我在非洲贊比亞、坦桑尼亞經營商業(yè)農場的幾點感受。
1、凡是在海外有過一個階段工作經歷的人,回國后,在國內呆不住。
這個標題,我是引用別人的一句話。說這句話的人是杜雨春,他是八一農大畜牧獸醫(yī)73級的,我們的學長。他曾任中贊友誼農場代理場長,我到任當場長,他回國。這是我們交接工作后,他臨走時跟我說過的一句話。當時我不信。結果,我著了此道,有了15個年頭的海外工作經歷。簡要經歷如下:
1994年11月至1998年1月 贊比亞 中贊友誼農場 場長
1999年6月至2001年1月 柬埔寨 中國(柬埔寨)農墾國際有限公司 總經理、柬中國際合作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
2001年9月至2008年7月 坦桑尼亞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坦桑尼亞有限公司 總經理
這15年經歷過的艱苦工作環(huán)境,匱乏的物質、文化生活,在逆境中孤軍奮戰(zhàn)和曾經幾近走投無路的諸事,已經成為了過去。有過苦難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承受過了,沒有退縮,闖過來了,就是樂趣。
我講兩個經歷特點給大家聽:
(1)在贊比亞工作3年多,中間沒有回國。
一猛子3年多不回家,為什么?我欠了大家的工資。為什么欠?為了改造和完善農場的水利設施、設備,添加必要田間作業(yè)機械設備。為什么股東不增加投入?合資雙方達不成一致。在這種情況下,為擴大農場的小麥生產能力,我到場后2年沒給我們一起工作的中國同事們發(fā)工資,緩交了1年董事會的利潤,另外還從農墾總公司到贊比亞檢查工作的領導手中借款2萬美元現(xiàn)金。在拖欠大家工資謀發(fā)展的壓力下,我必須嚴格控制每一筆固定資產投入、大額流動資金支出和每一個重要的生產、建設環(huán)節(jié),不能離開生產一線。
兩年后的效益,大家都滿意。用中贊友誼農場機務副場長陳培申的一句話概括為:我這2年的收入,比我前5年的還多。
(2)在坦桑尼亞連續(xù)工作7整年。
為什么要連續(xù)這么長時間?因為劍麻是多年生經濟作物,劍麻種苗要在苗圃培育1年至2.5年才能移植到大田定植;劍麻苗定植到大田后,要經過2至3年的撫育管理期才收割劍麻葉片;劍麻開割后,劍麻葉片的單位面積產量和葉片的纖維產出率都有一個從底到高的過程。一般規(guī)律是,開割3年后進入高產期,收割9至12年。搞劍麻生產,尤其是我們的劍麻種植是從零起步,前三五年根本見不到成效。另外,在劍麻加工機械設備即短缺又陳舊的情況下,還需要一個完善劍麻加工能力的過程。如果沒有生產規(guī)模,不能善始善終搞出個模樣,就走不上正常的生產軌道。
2004年5月,本公司的劍麻開始投產,歷年的劍麻纖維產量分別是:2004年195噸,2005年704噸,2006年1121噸,2007年1540噸,2008年1890噸,取得這樣的發(fā)展速度,成長之路很艱難。但是我們克服了,成功地走了過來。
我兩次走進非洲工作,在贊比亞、坦桑尼亞兩個國家的累積工作時間有10年,另外在柬埔寨還工作過20個月,這就是我15年來的海外工作經歷。
2、在非洲辦農場,用中國農墾的生產經驗,根據(jù)當?shù)氐奶攸c,吸取傳統(tǒng)、優(yōu)良的做法,我們可以領先。
在贊比亞、坦桑尼亞,規(guī)?;a的農場大部分掌握在白人和印巴人手中。規(guī)模大,搞多種經營的農場大多掌握在有多年經營歷史的白人群體中;中小型農場的農場主,基本是白人或印巴人世襲上輩、兄長或親朋好友的產業(yè),其中也有少量當?shù)睾谌宿r場主;當?shù)睾谌说霓r場成規(guī)模的少,多以星羅棋布的小農戶為主。
我們是從國營農場中走出來、了解農場生產經營的人,在當?shù)馗戕r業(yè)生產,只要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善于吸取當?shù)氐膫鹘y(tǒng)、優(yōu)良做法,并與我們的經驗相結合,就能夠快速進入角色。再加之善于知識更新,根據(jù)需要學習、掌握新的實用技術,就能夠發(fā)揮出我們長處。
在贊比亞,我們搞的是以小麥種植為主的農場,在旱季利用熱帶高海拔地區(qū)的低溫期,采用噴灌手段生產小麥;在雨季種植大豆、玉米,為的是倒茬和安排勞動力。沒有噴灌條件,就無法利用旱季生產小麥。搞噴灌不僅資金投入大,而且還需要有水資源。
贊比亞當?shù)氐男←溕a能力有限,還需要進口小麥。小麥的用途是加工面粉做面包、餅干和糕點。當?shù)厣a和進口的小麥都是高面筋值的白麥。這種小麥在中國屬于優(yōu)質小麥,價格高,一般是訂單生產。黑龍江因氣候、品種原因,生產的小麥達不到面包粉的品質。
當?shù)睾谌?,傳統(tǒng)食物以玉米、木薯為主,隨著生活水品的提高,對面包、餅干、糕點和其它面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贊比亞是內陸國家,進口小麥到港后還要經過上千公里的陸運,運費和損耗使得進口小麥在當?shù)氐氖蹆r很高。在當?shù)厣a小麥雖有高收益,但受資金和水源條件的限制,能生產小麥的農場還是少數(shù)。
在贊比亞,噴灌設備和田間作業(yè)機械需要進口,燃油、潤滑油、化肥和農藥等生產資料也需要進口,進口物資的價格都很高,所以當?shù)匦←湹纳a成本也很高。當?shù)厮l(fā)電的電價雖低,但長期、晝夜噴灌的累積用電成本相當高。我在友誼農場時,沿襲使用的是半固定管道式噴灌系統(tǒng),在小麥生長需水期,每8至10天噴灌一次,每次噴灌需要6小時,這樣才能達到小麥的需水要求,否則沒有高產。
在非洲搞農業(yè),首先要挖掘、利用當?shù)氐馁Y源,這是基礎。再者就是,透徹分析利弊,找準、把握住農場的主業(yè)發(fā)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發(fā)展措施。在這個基礎上,能否種好地、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還得依靠搞好農田管理、高產技術措施和農機運用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基本功。你的基本功扎實,善于開拓進取,有能力挖掘、利用好資源,才能走在別人前面,創(chuàng)造出好的效益。
制定可行的發(fā)展措施,要依靠農業(yè)基礎素質和經驗積累,同行業(yè),你能夠在十年前創(chuàng)造出好的效益,就比跟著別人走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開創(chuàng)新天地,則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你的經驗積累就是財富。
我們周邊白人或印巴人農場的經營方式、技術措施和管理方法等等方面,都有他們各自的特色,有可供我們學習、借鑒的東西,我們要善于從中尋找、篩選他們的優(yōu)良做法和比較先進的經驗。我們要吸取他們的長處,既要避免夜郎自大又要切記不可盲從。知己知彼,在同等自然、社會條件下,我們中國農場的發(fā)展就能夠強于周圍白人和印巴人的農場。
老賈,你這么說,依據(jù)是什么?我到中贊友誼農場兩年后,我們的小麥單產、總產,在周圍的農場,謙虛的說:在首都盧薩卡市百公里范圍內的農場中名列前茅;青玉米(果食甜玉米)的產、銷量在盧薩卡市占首位。
利用一次農藥經銷商開現(xiàn)場會的機會,我參觀過一個距我們農場約200公里的白人農場。這個農場是一個白人聚集的地方,農場的經營者是個白人群體。這個農場的自然條件好、經營歷史長,水利設施、機械設備都優(yōu)于我們,我佩服他們的玉米種植、管理技術和產量,水平可以和我國遼寧地區(qū)的玉米種植比肩。
3、在八一農大學到的知識,受到的教育,使我受益終身,在非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八一農大的學習,受到的教育,是我們每一位同學的人生轉折點。我們感謝八一農大對我們的培養(yǎng)、教育,使我們獲得了知識,充實了生存和競爭的本錢。
在學校學到的專業(yè)和理論知識,是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有關專業(yè)知識和擴充其它方面知識的基礎。有了基礎,我們就能夠更深一步的接受、學習新知識,了解、掌握新技術,這是我畢業(yè)后學習體會。
我在非洲接觸、了解這片陌生領域,設法融入新的生產環(huán)境過程中,對上述的體會更深。如果沒有在八一農大獲得的知識基礎,我就很難迅速進入陌生的生產領域,適應新的生產環(huán)境、機械設備,從而快速掌握,并且駕馭它創(chuàng)造財富。
再有就是,我們在學校學到的農機運用、管理和修理的知識、理論,以及國營農場的農機管理、作業(yè)組織方式,在非洲完全適用,并可以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對農機專業(yè)學習的受益、體會不多說了,我說說其它兩門課:
一是農學基礎
我們的農學基礎是農學系張老師教的,我非常抱歉忘記了您的名字,但您教我們農學基礎知識,對我在非洲指揮農業(yè)生產非常有用。在生產第一線,這些知識不僅對我本人有用,而且還能夠指導我支持農業(yè)技術人員的工作,避免工作失誤。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經過再學習,補充新的知識、擴大知識面,現(xiàn)在還是我與有技術合作關系的農業(yè)院校專家交流的基礎。
二是英語
我們入學后,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為我們設立的英語選修課。當時覺得沒有用,在功課多、考試緊的情況下,我還曾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畢業(yè)后的前十五年沒有怎么用,扔了不少。但在海外工作卻離不開,我語言天賦不好,再加之工作壓力大,也沒下大功夫,所以長進不大。我慶幸在學校選修了英語,如果沒有在學校的基礎,再海外從頭學,那要下的功夫可就大了。
在八一農大學習的各種知識,不僅為我們學習新知識、拓寬知識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指導、推動著我們適應廣泛的工作環(huán)境、生產領域。我感謝老師們?yōu)槲覀兂砷L付出的努力。
4、為適應工作需要,補充新的知識非常必要。
為適應工作的需要,我們要不斷的補充新的知識,我講兩點在海外補充學習的知識:
(1)補充噴灌設計、應用知識,現(xiàn)學現(xiàn)用,速學速成。
在去贊比亞前,我有一點噴灌的常識,主要來自原來在農墾部生產局機務處工作期間參加新技術推廣獲得的知識,在內蒙古謝爾塔拉種牛場草原機械化試驗站參與過引進的電動圓形噴灌機、水動圓形噴灌機組裝、應用獲得的常識;參觀過河北省大曹莊農場大型噴灌機應用試點和學習過的試點經驗材料匯編;參加黑龍江省紅興隆農管局滾移式噴灌機推廣鑒定會,會前準備和與會學習的那點知識。
這些常識、知識,使我知道了使用噴灌技術能夠達到的節(jié)水、增產效果和使用手段,對用好噴灌技術有足夠的重視。
我去贊比亞之前,通過原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對外經濟合作部副主任李樹松(八一農大農機75級)了解到了中贊友誼農場的噴灌方式、使用現(xiàn)狀和問題。為解決存在的問題,當時我就萌發(fā)了必須完善、改造的意念。為此,我和李樹松拜訪了北京水利局負責噴灌技術的部門(友誼農場的噴灌方式與北京郊區(qū)縣的方式有共同點),又在北京水利書店購買了與噴灌設計、應用和打井有關的書籍。
中贊友誼農場當時使用的是半固定管道式噴灌系統(tǒng)(干管固定設置,支管移動使用)。我到任時,友誼農場的噴灌面積為220公頃,針對噴灌面積少和每2至3眼井帶一組噴灌設備的問題,進行了重新設計、徹底改造。
設計、改造的知識來源,一是看周圍農場的噴灌配置、使用方式,了解別人的特點、長處,二是從書本中查找設計方法、計算公式??梢哉f是現(xiàn)學現(xiàn)用,用什么學什么。通過學習,我們完成了農場的綠帶、沙密斯兩個作業(yè)區(qū)的噴灌系統(tǒng)的全面改造,形成了兩個噴灌系統(tǒng);在沙密斯新建一座容積為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供水樞紐;18眼水井在兩個作業(yè)區(qū)內分別向原有和新建的蓄水池供水;井與蓄水池之間用石棉水泥管在地下連接;地下供水干管使用8英寸大流量、耐高壓的石棉水泥管在地下鋪設;通過重新設計,添置了蓄水池的高揚程、大流量水泵;重新配置并補充了噴灌移動支管,更新了全部噴頭;逐步將水井的深井泵更換為潛水泵,提高水泵的使用可靠性、用電經濟性;為鞏固、擴大噴灌面積,面對逐步減少的水井出水量,請專業(yè)隊伍來場尋找、勘測新的井位,投資打新井(每年打5眼,成功率50%左右);另外,還根據(jù)水井的分布全面調整了田間供電線路,等等。
生產要向前發(fā)展,就需要完善必須的生產條件,增加必要的設施、設備,不善于學習、補充新的知識是不可能設計出完善的噴灌系統(tǒng);不了解噴灌技術應用能夠創(chuàng)造的收益,就不可能有頂著困難、壓力完成計劃的決心;沒有知識和能力就不能挖掘、利用沉睡在自然界中的水資源財富,創(chuàng)造出效益。能夠辦好上述事情,我感謝支持我工作并參與設計、計算的友誼農場農業(yè)副場長單祥忠(畢業(yè)于江蘇農學院),現(xiàn)任江蘇省臨海農場黨委書記。
經過上述努力,獲得了什么?1996年,中贊友誼農場的小麥種植面積超過300公頃(并能夠根據(jù)小麥各生長階段的需肥要求,使用噴灌手段追施尿素),總產量達到1800多噸,加之噴灌對旱季中、后期種植青玉米(分期種植、收獲的果食甜玉米)的輔助,當年獲純利潤42.8萬美元,大幅度突破董事會制定的9萬美元利潤指標。
在此我給大家講個老賈倒霉的故事,讓同學們知道在非洲搞農業(yè)和市場經濟的風險。
1997年,中贊友誼農場的小麥生產形勢好于上年,估計利潤超過45萬美元。計劃9月16日康拜因下地試割小麥,結果自9月14日開始連陰雨7天。成熟的小麥,受到連陰雨的高溫、高濕影響,麥粒在麥穗中開始萌動。結果面粉的沉降值指標達不到面包粉的要求。在我們的一個小麥用戶(既有面粉廠又有面包作坊)中,我親眼看到:使用我們小麥加工面粉烤出的面包,確實發(fā)的很差勁;在贊比亞國家面粉廠,我還親眼看到:用機械方法檢測我們小麥粉(用小麥現(xiàn)場制作面粉化驗),沉降值的確不合格。倒此大霉的不只我們一家,贊比亞和鄰國津巴布韋的小麥都這樣。凡在高產期播種的小麥無一幸免,個別播種期非常遲后的小麥逃過這一劫。有的白人農場主不相信當?shù)孛娣蹚S的化驗結果,把自己的小麥樣品拿到歐美國家去化驗,也徒勞。因小麥的品質出現(xiàn)問題,當年的小麥沒有賣上玉米價。1997年友誼農場的實際利潤比預期減少一半多。
(2)學習、掌握劍麻生產知識,發(fā)揮特長,成效顯著。
坦桑尼亞曾有“劍麻王國”之稱,上世紀60年代中期,坦桑尼亞的劍麻纖維年產量曾高達到23萬噸。當時劍麻纖維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繩索(白棕繩),廣泛用于海運、石油、工礦、林業(yè)和建筑等行業(yè)。上世紀70年代,由于受化學合成纖維的沖擊,劍麻纖維的需求銳減。坦桑尼亞的劍麻產量一度下滑到不足2萬噸,直到最近幾年才恢復到3萬噸左右。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的劍麻產區(qū)和現(xiàn)在劍麻纖維的主要用途:劍麻是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特有的經濟作物,我國僅有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等部分地區(qū)可以種植。目前國內劍麻生產主要集中在廣東和廣西。2008年,中國的劍麻纖維產量約5萬噸。劍麻葉片收割、加工后產出劍麻纖維,劍麻纖維具有色澤白、質地堅韌、拉力強、耐海水浸泡、耐酸堿、耐摩擦、不易脆斷和不易打滑等方面的特點。劍麻纖維制成劍麻紗,經進一步加工可產出劍麻繩、劍麻鋼絲繩芯、劍麻地毯、劍麻布、劍麻拋光輪和劍麻工藝品等等。隨著人們崇尚回歸自然,對劍麻纖維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劍麻纖維制品已發(fā)展到幾十個系列1000多個規(guī)格品種。中國農墾進入坦桑尼亞搞劍麻生產就是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體現(xiàn)。
2001年9月,我剛到坦桑時UG級劍麻纖維的離岸價為520美元/噸,2007年7月我離開坦桑時,該等級劍麻纖維的離岸價上升到960美元/噸(受由美國次房貸危機引發(fā)的世界性金融風暴影響,劍麻纖維的銷售自2008年9月開始受挫)。
咱們過去不懂劍麻,因工作需要,再受商機的驅使,不懂就要學,而且要速成。不僅要自學,為避免工作失誤還要找行家。經廣西農墾原劍麻集團負責人的推薦,我找到廣西生產劍麻的旺茂農場生產科副科長羅能強(畢業(yè)于華南熱作學院廣西分院,在農場當過生產隊長),聘任其為本公司農業(yè)部門經理。在坦桑尼亞,聘任了已經退休的坦桑尼亞劍麻專家威廉姆任農場的總經理(既有生產技術,又有生產經驗,還能夠管理當?shù)厝耍?。有中國和當?shù)氐膶<規(guī)椭?,再加之自己也要學習、掌握新東西,就可以進入陌生的生產領域。
咱們陌生的只是劍麻生產技術,在開荒、整地和田間機械作業(yè)組織和苗圃噴灌上可是行家。即肯學習新東西,又有自己的特長,才能干好事情
2000年,本公司的劍麻的種植面積為96公頃。2001年9月,我到坦桑尼亞,2005年實現(xiàn)了劍麻種植一期的規(guī)劃目標1200公頃。種劍麻要經過苗圃育苗、定植的過程,定植前的清林、開荒是生產的難點,但那卻是咱在黑龍江練就的特長。
2003年2月15日,坦桑尼亞政府總理蘇馬耶,到本公司劍麻農場(基桑嘎塔和魯代瓦兩個劍麻農場)視察,隨同總理視察的人員有:莫羅戈羅省省長、基洛薩縣長和省、縣農業(yè)、水利、土地等政府部門的官員等,約60人左右。
總理一行到基桑嘎塔農場的劍麻苗圃參觀,當他看到28.5公頃苗圃228萬株劍麻苗長勢喜人,而且沒有雜草,總理十分的驚訝,當向他介紹了使用噴灌和化學除草的情況,總理說:你們干的好!你們做的太好了。在魯代瓦農場,看到定植的大田,向他講,我們將來生產的劍麻纖維全部出口后,總理連連稱贊說:你們干的很好,希望通過你們的努力,帶動坦桑尼亞的劍麻生產,祝愿你們成功。
2003年11月27日,在與坦桑尼亞劍麻協(xié)會(坦桑農業(yè)部的派出機構)執(zhí)行秘書長的座談中,他對本公司發(fā)展劍麻生產的評價是:中國公司的劍麻更新速度,在坦桑尼亞的劍麻發(fā)展史上從來沒有過。
2004年,曾在魯代瓦農場工作過的白人總經理故地重游(2000年初,我們收購該農場后他到南非工作),看到我們種植的劍麻后驚訝的說,你們中國人搞農業(yè),就像變魔術一樣,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這樣的規(guī)模,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真令人難以置信。
2006年坦桑尼亞劍麻纖維的總產量為30845.35噸,本公司生產劍麻纖維1121噸,占總產量的3.63%,這是我們2004年產出劍麻纖維后第3年的產量,在坦桑尼亞31個劍麻生產企業(yè)中居第六位。本公司的劍麻生產從無到有,雖然取得了快速發(fā)展,成為莫羅格羅地區(qū)的劍麻生產大戶,但是與坦噶地區(qū)長期從事劍麻生產的老資格企業(yè)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5、在坦桑尼亞的難忘經歷和感受。
要對自己有信心,對一起工作的中國管理人員有信心,同時還要凝結公司內當?shù)毓芾砣藛T和技術人員的力量,才能夠克服海外工作中的困難。
在贊比亞,我們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完善、改造噴灌系統(tǒng)的資金和技術,另外還有設備、管道和附屬器件的來源,關于資金、技術的解決辦法和感受我在前面已經談了些,其實設備、管道和附屬器件等物資的來源也很曲折、復雜,我的感受也頗深,在此就不多敘了。另外,作物布局、各種作物的播種期和高產管理措施,以及田間作業(yè)機械的配置等,都是通過不斷的摸索而快速成熟的,因篇幅問題在此我就不展開了。
在坦桑尼亞劍麻項目的建設中,我們遇到的困難比贊比亞要復雜,主要困難是:資金、種苗、加工設備、勞動力來源和對割麻工的管理。下面我就展開談幾點在坦桑尼亞工作的感受:
(1)在當?shù)毓芾砣藛T幫助下解決困難和處理危機
有困難不但要有戰(zhàn)勝的信心,同時還要有多種解決的辦法。我在此先講一講與當?shù)毓芾砣藛T的相互配合,也可以說是在他們的幫助下解決的困難,甚至處理危機的事:
第一件事,解決劍麻種苗來源。
2000年3月,本公司進入(收購的)基桑嘎塔農場和魯代瓦農場開始搞劍麻項目建設。這兩個農場雖然曾經是劍麻農場,但早已停止劍麻生產(曾搞玉米、水稻、棉花、油葵和煙草生產,但掙不到錢,所以售出),有的劍麻地已經撂荒二三十年,灌木林、次生樹叢生。2000年,本公司實現(xiàn)劍麻定植面積96公頃。2001年的劍麻定植任務是200公頃。
2001年9月19日,我到達坦桑尼亞,要完成當年的劍麻定植任務,并為下一步擴大劍麻種植規(guī)模打好基礎,時間緊、難度大。當時苗圃地培育的劍麻苗僅夠定植90公頃的面積,既缺少當年劍麻大田種植的定植苗,又沒有苗源建立苗圃為來年的劍麻種植培育定植苗。所以存在著完不成當年劍麻定植任務和為來年劍麻定植培育劍麻苗的雙重困難。
尋求外援,是唯一的辦法。就近獲得支援,可以減少劍麻苗的運輸成本,我們派人到附近的基曼巴農場、莫索維勒農場商洽,請求到他們的劍麻地挖取劍麻吸芽苗(劍麻根部長出的苗),這兩個場的總經理、老板都不同意(基曼巴的總經理是當?shù)睾谌?、老板是也門人,莫索維勒的老板是印巴人)。為什么?一是沒有人愿意幫助并不熟悉的外來人;二是同行是競爭對手,誰也不愿意對手做大。
在沒有辦法就近獲得劍麻苗的情況下,由我們農場的黑人總經理威廉姆出面,到離本農場125公里外的通給農場(在省城莫羅格羅市附近)找他的親戚該場的總經理,解決了我們兩個方面的劍麻苗來源。我們在該場收購了一部分苗圃苗,在不能滿足需求量的情況下,又在該場采集了一部分大株吸芽苗。我們的苗圃苗,一部分來自該場留存的劍麻珠芽,大部分來自從該場采集的吸芽苗。
2001年12月29日,在雨季初始階段,最佳的劍麻定植期,我們完成劍麻定植面積236公頃。這是我到達坦桑尼亞100天時間內,邊清林、開荒、整地,邊拉苗,邊定植,一氣哈成的。這需要信心、信任和底氣。(2001年,我們在短期內超額18%完成當年劍麻定植任務,目的是取得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信任,獲得后續(xù)貸款,但因總公司的貸款擔保問題,自2002年開始進出口銀行終止了貸款。)
為了建立苗圃,解決2002年劍麻定植苗的來源,從2001年10月,一直忙到2002年3月初,建立了可供定植280公頃的劍麻苗圃。為了確保這批劍麻苗能夠在2002年末雨季初的最佳定植期出圃,我們加強了苗圃的水、肥管理,從而獲得了預期效果。
2002年7月,在劍麻珠芽的最佳采集期,我們建立了可供2003年定植420公頃的劍麻珠芽苗圃。為解決此批苗圃用苗的需求,我們采光了莫羅格羅周邊3個劍麻農場的劍麻珠芽。這批劍麻苗是在旱季栽培的,我們使用噴灌手段保障了苗圃的成活率。此項舉措,為本公司迅速完成劍麻項目一期的種植規(guī)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失去進出口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必須要大幅度降低劍麻單位面積種植成本,并盡快形成生產規(guī)模。)
如果沒有威廉姆的協(xié)調,依靠他親戚的幫助,我們在劍麻項目建設之初將無法克服苗源的困難。我非常感謝他。
我2008年7月回國,威廉姆于年底退休,他今年70歲。
說明:為完成2001年劍麻定植任務,在我們在苗圃劍麻苗來源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劍麻大田采用了直接定植大株吸芽苗的做法,這是無奈的選擇。這種定植方法的缺點是,一不利于篩選劍麻定植苗;二不能保證劍麻苗的長勢、苗齡一致。劍麻吸芽苗苗圃,是采集長度20厘米左右的劍麻吸芽在雨季建立的苗圃。吸芽,是劍麻根部長出地面的劍麻苗。珠芽苗圃,是在劍麻珠芽采集期,旱季建立的苗圃。珠芽,是劍麻抽軸開花后長在劍麻軸上部的芽苗。
從上面的發(fā)展過程,大家可以看出,我們是發(fā)揮了最大潛能,盡最大的可能來發(fā)展劍麻生產,100天完成全年開荒、定植任務,10個月拿下決定劍麻項目一期1200公頃劍麻種植規(guī)模的苗圃大局。并盡到最大的努力迅速提高劍麻定植苗的質量水平。沒有當?shù)厝说膸椭蜎]有我們釋放潛能的空間。
補充:2004年,在本公司即將實現(xiàn)劍麻項目一期種植規(guī)模時,諸多劍麻農場看到劍麻纖維市場價格逐步走高的行情,開始加快擴大劍麻種植面積。應基曼巴農場、莫索維勒農場的請求,本公司分別向這兩個農場出售了本公司富余的劍麻苗。2005年,應莫索維勒農場的請求,同意他們來我場在指定的劍麻大田內采集吸芽苗。
第二件事,解決劍麻葉片、纖維加工設備的來源。
坦桑尼亞、肯尼亞生產的劍麻纖維質量好,不僅有地緣生產優(yōu)勢,全部使用大型刮麻機加工劍麻葉片,在加工過程中用水沖洗劍麻纖維和拋光干燥的劍麻纖維,也是優(yōu)于其他國家劍麻纖維的特點。但是,這些大型固定式刮麻機大多是上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的德國產品。近幾十年不僅沒有換代新產品,甚至都沒有生產刮麻機,就連生產圖紙也沒有了。我們要生產符合坦桑劍麻協(xié)會等級標準的劍麻纖維,就需要有相應的劍麻加工設備。產品達不到要求,就得不到劍麻協(xié)會核發(fā)的出口證書。
我們購買的這兩個劍麻農場原有的加工設備根本不符合我們劍麻生產規(guī)模發(fā)展的需要。要添置加工設備,必須搶早動手,在其他劍麻農場蘇醒之前,迅速收購二手設備。在此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就需要克服缺少資金的窘迫,寧可緩發(fā)中國管理人員的工資,也要在選準設備后快出手。
何來的資金窘迫? 劍麻項目建設資金主要使用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后來因為農墾總公司的貸款抵押問題,2002年進出口行停止了貸款。在農墾總公司資金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劍麻項目的建設資金一直存在缺口。自2004年底開始,劍麻項目建設完全失去了農墾總公司的資金投入。劍麻定植后,需要2至3年的撫育管理期才能收割,劍麻撫管需要資金,否則種植的劍麻將因失管而毀滅(被雨季的雜草吞沒,或被旱季的火災消滅),本公司既要承擔劍麻撫管資金的投入又要承擔添置劍麻加工機械設備的投入,否則劍麻項目就沒有條件形成生產能力。劍麻開割后,劍麻纖維的產量有一個從低到高的規(guī)律,本公司的自我資金積累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只能想方設法克服資金困難,往前走。
同學們要問,怎么你老賈在哪,哪缺錢。我回答兩句話,一句是,困難的局面總是需要我們;再一句是,完全等、靠上級出資幫你解決難題,往往要貽誤時機。
要爭取主動,就要看準了抓住機遇,盡最大的能力快出手。
在威廉姆的幫助下,我們搶在別的農場主前面幾次出手,購買了我們急需的二手設備和關鍵部件。在2003年至2005年間,我們適時收購2臺移動式刮麻機、1臺固定式刮麻機、8臺劍麻纖維拋光機,另外還有固定式刮麻機刀輪總成、底板、繩輪和電動機等等,適應當時發(fā)展急切需要的設備、部件。
如果不是依靠當?shù)厝耍辉鄣男畔碓簇毞?,找不到需要的東西;二買價高,讓貨主或中間人敲竹杠。固定式刮麻機是在與肯尼亞對手中的競爭中,依靠坦桑劍麻協(xié)會取得的。劍麻纖維拋光機我們先后兩批,第一批以每臺60萬先令,購得3臺;第二批以每臺80萬先令,購得5臺。兩年后,同樣的拋光機每臺漲到250萬先令。這些設備購到手后,及時安裝投入使用,保障了本公司劍麻纖維產量逐年大幅度提高。
我們購得二手固定式刮麻機刀輪總成10個月后,曾有買主欲出近3倍的價格,超過3000萬先令購買(當時美元:先令的匯率是1:1200左右),但我們沒有動心售出。我們購買這個二手刀輪備用,是因為在用的刀輪(直徑約2米)的平衡有問題,已很難調整過來,所以淘來了二手貨,計劃在雨季刮麻機大修時更換。結果,沒有等到大修在用的問題刀輪突然斷軸,在我們有準備的情況下,得以從容更換。
第三件事,妥善處理勞資矛盾和危機事態(tài)。
非洲人和中國人有共同的特點,尊重老者,老者有權威性。這個特點,在坦桑尼亞比中國人還有過之。
調皮搗蛋的人哪都有,對胡攪蠻纏、不講理的人,如果不直接觸動咱們,還真沒功夫理他們。在非洲還有特殊性,對素質差的人管得嚴了,稍有不慎,他就說你民族歧視;你管輕了,給予些照顧,他會得寸進尺地索要更多的好處。在處理勞資矛盾方面,威廉姆不僅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而且還妥善處理了一次當?shù)厝唆[事的危機。
2007年3月下旬和4月初,本公司劍麻農場曾發(fā)生過2次各為3天的割麻工集體拒絕出工的情況。雨季田間的割麻環(huán)境惡劣,加大了割麻工的勞動強度。出現(xiàn)些情況,由威廉姆為主出面調解,我們根據(jù)田間的草情,調整一下配屬割麻的除草工,事情就過去了。
說明:坦桑劍麻協(xié)會規(guī)定的割麻工勞動定額是,每個工日割葉片110捆,每捆30張葉片,須將打捆的葉片搬到田間運輸?shù)来a放整齊。劍麻行的長度為100米,最長的搬運距離為50米。在劍麻農場,割麻屬于高勞動強度,其勞動強度僅次于劍麻葉片裝卸工。坦桑尼亞的割麻工有很大一大部分來自鄰國布隆迪、盧旺達,本公司也如此。
坦桑尼亞的雨季為11月至來年5月。5月下旬,開始擺脫雨季連續(xù)降雨的自然影響,逐漸進入劍麻生產旺季,本公司的割麻工人由雨季的130多人,開始上升到250人左右。
2007年6月3日,剛剛發(fā)完工人工資(我剛到坦桑公司時,田間一線工人每周發(fā)一次工資,后來調整為每半個月發(fā)一次工資),6月4日,全部割麻工人拒絕出工,要求從4月份開始上調工資。并謊稱,通給農場是這樣辦的,坦桑劍麻協(xié)會5規(guī)定的。據(jù)我們從工頭那得到的消息是,拒絕出工、鬧事的主體是來自布隆迪的割麻工,他們裹脅當?shù)馗盥楣ひ膊怀龉?,如果誰出工割麻,他們就動手打誰。
本公司對鬧事者的回應是,上調工資的時間是從6月1日開始,中國的公司一定會按照劍麻協(xié)會的文件規(guī)定,按時、按標準上調各個工種的工資。當時有人提出要看劍麻協(xié)會的文件,我們拿出劍麻協(xié)會傳真過來的英文版本文件,帶頭鬧事的工人說看不懂,一定要看斯瓦西里語版本的正式文件。但此時劍麻協(xié)會的斯瓦希里語文件還沒有整理、打印出來(本公司已派人到500公里外的劍麻協(xié)會所在地坦噶市等候正式文件)。
割麻工鬧事之初,威廉姆即與通給農場聯(lián)系,核實鬧事工人的傳言,結果根本沒那回事。隔天基曼巴農場的總經理曾問本公司:我們的工人說你們魯代瓦農場4月份開始上調工資。我們回答:沒這回事。由此可見帶頭鬧事者的謊騙行徑。
我為什么說這個事件是工人鬧事,首先,它不是由工會發(fā)起的,沒有以工會的名義、用文字方式提出罷工的目的,就不能稱其為罷工;其次,聚眾鬧事的主體是來自布隆迪的割麻工,他們在坦桑尼亞沒有合法的居留身份。
在割麻工拒絕出工之初,曾發(fā)生過有人用刀砍劍麻,破壞劍麻園的個案。本公司請基曼巴鎮(zhèn)(鄰近魯代瓦農場)的警察來場處理此案,帶走嫌疑犯,教育后釋放。期間還發(fā)生過,一部分割麻工到基洛薩縣政府告本公司的狀,結果被政府有關人員斥回。
此次事件,經縣政府和工會派員來農場調解,同時由縣警察局派數(shù)名警察來場維持調解局面,結果于6月14恢復割麻,共停工10天。
在這次事件中,連續(xù)停工的只有割麻工。在田間作業(yè)的除草工人一直在工作。工廠的機務工人以及刮麻工、曬麻工、拋光工和打包工都在堅持工作(直至陸續(xù)失去原料來源)。大部分當?shù)毓と硕枷嘈疟竟镜淖鳛椤?/span>
雖然是少部分人在尋求不當利益。但此事的影響面大,一是劍麻加工廠失去葉片來源,停產;二是農場工人都在注視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大部分人對鬧事反感,但也不乏有人期待我們讓步。
本公司如果妥協(xié)退讓,必將層出仿效者,釀出后患。
此次事件從開始到結束,我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如果割麻工停工超過20天,本公司將面臨巨大災難;如果停工15天左右割麻工出現(xiàn)分化,能有40%的割麻工上工割麻,那就是我們的勝利。我準備了較量15天的籌碼,還是對方沒有挺住。為什么?割麻工如果不在6月20日前上工,6月3日領到的5月份下半個月的工資只能維持他6月份和7月初的生活費用,他要在6月下旬上工,7月初拿到工資,否則沒飯吃。再深入一點說,受白人的影響,當?shù)毓と瞬簧朴诖驽X過日子,是月光族。
在割麻工停工期間,我的關注點是,割麻工是否在大量流失。如果不是成批次的連續(xù)流失,就存在割麻工的基本隊伍,我就能夠堅持,底氣就足。敢較量,就要知己知彼,要有承受能力。但是,如果割麻工超過30天不出工,坦桑公司將失去產品銷售收入,資金鏈一斷(本公司的流動資金完全是靠自己的點滴積累),后果將不堪設想。
能夠渡過危機,一是我們一貫按照坦桑政府和行業(yè)協(xié)會的規(guī)定辦事,不違規(guī)(這是我的底氣來源);二是有當?shù)卣凸募皶r調解。但這一切都離不開以威廉姆為首的當?shù)毓芾砣藛T從中做的工作。
在這次事件的處理中,我們中國管理人員時刻從各個方面,關注著事態(tài),并與農場的各層當?shù)毓芾砣藛T研究處理對策,應對事態(tài)的發(fā)展。由以威廉姆總經理為首的當?shù)毓芾砣藛T出面同工人交涉,與縣政府有關部門和工會聯(lián)系事件的處理對策。如果由我們外國人出面辦理,問題就會復雜化。再說,當?shù)氐墓芾砣藛T處理這類事件也有經驗,據(jù)說每隔5—6年,劍麻農場就會發(fā)生諸如此類的事件。
按照劍麻協(xié)會的文件,本公司適時調整了包括割麻工在內的各個工種和當?shù)毓芾砣藛T的工資標準。在坦桑尼亞,上調工資的基本規(guī)律是,政府每兩年普調一次各行業(yè)的工資標準;劍麻協(xié)會根據(jù)行業(yè)工會和農場主(雇主)協(xié)會的協(xié)商結果,每兩三年上調行業(yè)的工資標準。這樣的結果是,劍麻行業(yè)員工的工資幾乎年年上調。
在海外,我從來沒有拖欠過當?shù)貑T工的工資,從來都是按照規(guī)定標準按時調整當?shù)毓と撕凸芾砣藛T的工資。目的是,取得信任,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資金再困難,也只能緩發(fā)中國管理人員的工資。
用好當?shù)毓芾砣藛T,首先就要信任他們(不重用不信任的人),農場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所在,他們也以自己工作的農場興旺為榮。這是我們在海外的有效管理辦法之一。
(2) 全體中國管理人員同甘共苦,共渡難關的一件事。
下面我講一講,我們一起工作的中國管理人員團結一致,同甘共苦,共渡難關的事。
在我離開坦桑尼亞前,與我一起工作的中國管理人員如下:
副總經理李樹松:來自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海外企業(yè)開發(fā)部,曾任總公司海外企業(yè)聯(lián)絡處主任。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機75屆。
總經理助郝建國:聘請自江蘇省農林廳外事外經辦公室,1975年3月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系斯瓦希里語專業(yè),在坦桑尼亞有過斷斷續(xù)續(xù)30年的工作經歷。
財務部門經理趙大龍:來自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資產財務部,畢業(yè)于北京農墾干部管理學院商貿、財會專業(yè)。
農業(yè)部門經理羅能強:聘請自廣西省旺茂農場,原農場的生產科副科長,畢業(yè)于華南熱作學院廣西分院。
機務部門經理汪路生:聘請自江蘇省弶港農場,原農場的農機科副科長,畢業(yè)于江蘇省農學院農機化專業(yè),曾經在坦桑尼亞姆巴拉利水稻農場有過援外工作經歷。
我們共度的難關,也與資金有關。這個難關的來龍去脈,我引用一篇本公司——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坦桑尼亞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15日,給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關于對長期欠發(fā)的職工工資給予補償?shù)恼埵尽穪碚f明,請示如下:
總公司:
自2002年開始,中國進出口銀行就停止了建設時間尚不滿二年的劍麻項目貸款,劍麻項目的資金投入就開始完全依附于總公司的自籌資金??偣驹谧陨碣Y金緊張的情況下,對劍麻項目建設資金的投入仍然給予鼎力支持。因為劍麻項目建設資金的投入一直存在缺口,所以坦桑公司只得將有限資金集中使用在影響劍麻項目建設成敗和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了長期欠發(fā)中國管理人員工資的問題。自2002年9月至今,已經連續(xù)5年拖欠工資,其中: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欠發(fā)工資30380美元;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欠發(fā)工資88400美元。
幾年來,在總公司的支持和坦桑公司全體員工的努力下,2005年實現(xiàn)了劍麻項目一期確定的種植面積1200公頃。劍麻項目一期建設,計劃投資5302.99萬元人民幣(按當時8.26:1的匯率折算為642萬美元)。截至2005年底,劍麻項目的投資為422.24萬美元(其中包括來源于民營企業(yè)的借款)。劍麻項目的收獲始于2004年5月,當年生產劍麻纖維195噸。2005年和2006年的劍麻纖維產量分別為704噸和1121噸。坦桑公司2006年的劍麻纖維產量已經在坦桑尼亞現(xiàn)有31個劍麻生產企業(yè)中居第六位。
為緩解一直困繞劍麻項目的資金困境,坦桑公司一直在試圖爭取外部資金支持。2005年曾申請中國商務部的援外合資合作基金,未獲結果。又準備了充足的材料爭取當?shù)劂y行的貸款,因不能滿足銀行經辦人員的小費要求,至2006年底也沒有結果,就此本公司撤銷了在該銀行的開戶。
近期,坦桑公司需要根據(jù)已有劍麻種植規(guī)模,快速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收割、加工能力。在爭取外來資金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就只能盡自身所能籌措資金。2007年3月自籌資金6萬美元,在國內購置拖拉機、拖車等機械設備,補充零部件(在自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總公司支持了5萬元人民幣借款)。7月下旬又不得不自籌資金2.8萬美元購置3臺躍進汽車。原因是,公司成立當初購置的7臺二手躍進汽車已失去配件來源相繼報廢,最后1臺勉強在用的汽車,因車況差曾被當?shù)鼐於啻慰哿?、罰款。為接送農場外部勞動力等方面的生產需要,急需補充運輸工具。上述物資在坦桑還需要繳納關稅、增值稅、特種稅和清關費等。這些物資的自籌資金,均來自于職工工資,完稅后累計需要十多萬美元。
增加上述機械設備、零部件和運輸車輛后,今年就有能力較去年增產劍麻纖維30%,實現(xiàn)預期的1460噸,劍麻纖維的銷售輸入超100萬美元。
在劍麻項目建設資金缺口達200萬美元的狀況下,為了完成劍麻項目的建設規(guī)模和加工能力,只得把發(fā)展生產力放在第一位,年復一年地拖欠職工工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
自從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美元持續(xù)貶值,人民幣不斷升值,這就影響了以美元計發(fā)工資的坦桑公司職工的收益。2007年7月21日,國內銀行的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又再次上調。此時要穩(wěn)定職工5年來沒有得到合理工資收入的情緒,需要對欠發(fā)職工工資造成的匯率和利息損失給個補償?shù)恼f法,這樣職工也對自己的家庭有個交待。
為了肯定職工對劍麻項目建設做出的貢獻,維護職工的利益,讓職工對自己的付出無怨無悔,并進一步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坦桑公司現(xiàn)提出對長期欠發(fā)職工工資的補償建議:
……。
以上建議妥否,請求指示。
2008年2月22日,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給予了《關于欠發(fā)工資等問題的批復》主要內容為,關于因拖欠工資而對職工利益造成的損失問題,須按照總公司資產財務部參照存款利率測算的結果以獎勵的形式予以解決。
總公司的批復沒有提及欠發(fā)工資中的匯率損失,我們理解此問題的牽扯面廣,容易引起其他農墾海外企業(yè)的連鎖反映。但在請示中,我要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反映大家的訴求,但提歸提,我們也要照顧大局。通過我給大家做工作,大家也表示理解。我是遇到了一群好人啊。
2007年12月31日,坦桑公司補發(fā)了中國管理人員自2002年9月以來的全部拖欠工資(我和李樹松的工資拖到2008年2月補發(fā))。這是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生產發(fā)展中的資金困難,堅持不懈地發(fā)展生產創(chuàng)造出的財富,是用大家創(chuàng)造出的財富彌補了大家損失的一部分。否則會怎么樣?我只說一句話,劍麻項目如果得不到快速發(fā)展,前期投入將蒙受巨大損失。說多了不好,咱不能自吹自擂。
上述,是我畢業(yè)后的經歷概略和在非洲工作的幾點感受,篇幅是長了點,超出了規(guī)定的字數(shù)。這些東西是寫給同學們看的,長時間不聯(lián)系,一聯(lián)系上就要說長話。
2005年4月,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開始改革重組、局部破產。我長期在海外工作,對走到這一步的認識是片面的,所以不便多敘。但從我知道已經走上這一步后,心情很難過。這不只是因為我曾任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助理(1998年3月的任命),而是從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作為一名最基層的國營農場工人為農墾服務。農墾企業(yè)的興衰是我們的榮辱。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現(xiàn)被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集團總公司托管。
2007年8月15日,我們收到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關于對中墾坦桑尼亞公司股權進行重組的通知》,經總公司與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集團總公司研究,決定對中墾坦桑尼亞公司股權進行重組。資產重組后,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坦桑尼亞有限公司隸屬于中農發(fā)集團國際農業(yè)合作開發(fā)有限公司(簡稱中農發(fā)國際公司),中農發(fā)國際公司由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集團總公司控股,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為第二大股東。
2008年5月,中農發(fā)國際公司派去了接替我工作的總經理和財務部門經理等人,我于2008年7月17日與原財務部門經理趙大龍一起回國。回國后,我在中農發(fā)集團國際農業(yè)合作開發(fā)有限公司工作,任副總經理。
再有遼寧沈陽二手農機能用2年多,我到60歲,已不可能長期在海外工作。現(xiàn)在服務的中農發(fā)國際公司,是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集團總公司三大發(fā)展板塊之一,以發(fā)展海外農業(yè)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農產品加工業(yè)為主。過去,我積累了一定的海外農業(yè)工作經驗,今后,還要為農業(yè)“走出去”服務。
非洲的土地太可愛了,我見到未開墾的肥沃土地就垂涎三尺,我喜歡開荒種地。這種愛好來自于黑龍江省格球山農場,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再造了我,給予了我新的人生起點,我祝母校長盛不衰。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從黑龍江密山縣遷到大慶市,我們感謝大慶市給予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再騰飛的機會。
2009年8月26日,是我們這批天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到達黑龍江省格球山農場40周年的日子,此時談上述感受,是機緣。
2009年8月20日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ershou/6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