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農機廠二手房信息]大山里的代號,小三線的前世今生112,山西篇,國營前進機器廠
大山里的代號,小三線的前世今生112,山西篇,國營前進機器廠
1966年,開始籌建,最初定點在隰縣交口公社神南峪。
1967年5月23日,因水源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易地選址靈石縣馬和公社腰莊溝。
經(jīng)過實地勘察后,該地仍然存在水源供應問題,前進廠籌委會接受兄弟廠因水源不足造成多次遷廠的嚴重教訓,為了避免無限期地拖長建設速度,給國家造成更大損失,對腰莊溝的廠址予以否定。
1967年7月之后,前進廠提議在介休龍鳳溝設廠,這里靠近1廠和6廠。
1967年11月,前進廠又提出在祁縣峪口溝設廠,理由是水源問題能更為有效地解決。
1968年1月,省革委會批復,同意將廠址定在祁縣東南23公里處的峪口公社峪口溝。
1968年1月19日,籌建小組召開擴大會議決定:
春節(jié)前將馬和公社的機器設備和重要物資遷到祁縣,春節(jié)后搬遷機關。
因峪口公社不在總參劃定的呂梁13縣內,超出戰(zhàn)備規(guī)劃范圍。前進廠不得不重新選址。
1968年9月19日,五機部會同華北局工辦召開關于 9176廠產品變更的專題會議。
1968年10月,根據(jù)省國防工辦及衛(wèi)生廳要求,省衛(wèi)生防疫站對水神頭與趙家莊兩地區(qū)水源水質進行了調查。經(jīng)檢驗基本合格,符合建廠要求。
1969年6月9日,經(jīng)北京軍區(qū)國防工辦批準,廠址最終定于隰縣康城公社。
【1970年,幾個小三線所在地單獨劃出,合并成立交口縣】。
1969年,開工建設,由356廠援建。
1971年,基本建成,代號國營9176廠,山西前進機器廠。
占地39萬平方米,投資約3000萬。
該廠是規(guī)劃中的7.62毫米輕重兩用機槍制造廠,原本定員應在1600人左右,但因開工建設較晚,且恰逢69大戰(zhàn)備期間,全國軍工生產緊張,導致技術骨干及一般員工缺口很大。直至基本建成后,仍然有影響。
1977年,完成試制產品380挺,由于產品遲遲未定型,一直沒有投入批量生產。
1979年后,軍轉民期間,參與山西小三線單位組織的“飛仙”自行車工程。
因各種不利因素造成價格倒掛,賣一輛賠一輛。
山西介休農機廠二手房信息1984年12月,撤銷建制,劃歸太原市二輕局管理。
1984年10月,省里發(fā)文,將前進廠劃歸太原市二輕局,合并至太原五金工業(yè)公司太原金屬織網(wǎng)廠,負責全省二輕系統(tǒng)的輕工機械、工裝模具生產。
1984年11月,又被劃歸食品工業(yè)公司,與化工機械廠合并,
生產食品機械和為進口食品設備生產零配件。
折騰到最后,劃歸太原市不銹鋼制品工業(yè)公司管理,
改產饸饹絞肉兩用機、鋼筋切斷機等。
不銹鋼制品工業(yè)公司系統(tǒng)下的單位還有:
太原不銹鋼制品一廠、二廠、三廠、太原量具標牌廠、太原不銹鋼器皿廠。
1985~1992年,搬遷期間,前進廠的轉型比較成功,
連續(xù)7年沒有虧損,被稱為“呂梁山上的一桿旗”。
市里搞了拉郎配,將太原市農業(yè)機械廠劃歸前進廠領導。
這一舉動埋下危機,先是9個月后,前進廠申請與太原農機廠解除隸屬關系,
隨后因貸款等問題,導致前進廠與銀行矛盾爆發(fā),鬧上了法庭。
但是由于實際搬遷費用遠超預期,幾個小三線廠的搬遷停頓,一等就是4年。
1990年,太原市同意調遷規(guī)劃,整體出山,遷入小店區(qū)。
1992年,前進廠將交口老廠區(qū)轉讓給交口縣政府,作價100萬用于搬遷。
2006年,前進廠列入省屬國企實施政策性破產計劃。
前進廠現(xiàn)在仍然掛著國營牌子,不過涉訴問題有一大堆。山西介休農機廠二手房信息
···················································
【本文部分圖片引用自老職工的回憶文章,希望您諒解,如有不妥,請告知改正】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ershou/19770.html